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析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形象特征摘要: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描写人物极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也极多。然而,用众多笔墨倾力描写的最丰满亦最圆满的,只有花和尚鲁智深一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正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或名流千古,或遗臭万年,然而,不管后人的评价如何,他们都是成功的。且不论他们是被敬仰还是被唾骂,能够被后世人讨论和记载,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光荣。很多时候,历史和文学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有了历史,文学才得以发展流传,也因为有了文学,历史才不被人们所忘记。当然,也因为有了《水浒传》,鲁智深的形象才能如此深入人心。历朝历代的评论家在谈到鲁智深的时候,总会用“粗中有细”一词作形容,我也同意这个看法。正因为这个“粗中有细”,才能构成如此丰满的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当然,一个“粗中有细”是不足以概括一个活生生的鲁智深,花和尚的形象是丰满的,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讲从不同的侧面浅析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形象特征。首先,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鲁智深形象中“粗”的一面。(一)鲁智深粗旷豪放,这人十分性急。小说中,他出场时,与九纹龙史进偶遇时,听到他是王进的徒弟,两人相见如故,便挽着史进的手,要他一起“上街吃杯酒去”;途中遇到史进的启蒙师傅李忠,便嚷着也一起去喝一杯。当李忠想要卖膏药把钱讨回来再去时,鲁达便不耐烦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说罢,还赶走众人。此人性急的典型例子还是在当他听到金氏父子受到镇关西镇屠夫的欺凌时,立马便是要去“打死了那厮”。(二)鲁智深性格中的粗犷豪放又给其带来他“粗”中的另一面——“侠肝义胆”。小说中我们看到,当鲁智深听过金氏父子的苦诉之后,他便立即摸出五两银子出来,觉得还不够,便向史进、李忠借银。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而在此之前,鲁智深并不认识金氏父子!(三)当然,鲁智深的“粗”自然要包含他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的十分暴力的一面。如店小二准备拦住金氏父子,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再后来的三拳打死郑关西就更为赤裸裸的暴力了,不过鲁智深的暴力和武松李逵比起来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他所打所杀的都是恶人,而从不冒犯好人。其次,在鲁智深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人物细致,缜密的一面。(一)他虽率直粗犷,但也有心思细腻的时候。如他在送走金氏父子之后,“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们,且向店里缀条凳子,做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迳投状元桥来。”当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意识到自己创下祸端,便假意道镇屠户诈死,溜之大吉;回到住处时,他知道丢弃粗重衣物,只带些细软银两便“一道烟走了”。更说明他是极其细致的人。(二)当然,他的粗中有细,还表现在他的有勇有谋上面。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送走了金氏父子之后,找到镇关西镇屠户并不是一开始就不问青红皂白的乱打一通,而是采用“先激后打”的策略。他在镇屠户的门店前坐下之后,先交镇屠户亲自把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十斤筋软骨分别先切成臊子,在消耗镇屠户体力的同时也激怒他,再激怒他之后又将其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镇屠,让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拳打镇关西”是正义之举。在发现自己不慎失手打死镇屠时,他随机应变,处事不惊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其不仅有勇更加有谋的特点。当然,鲁智深的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粗中有细”,更表现在他始终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戏曲唱词“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写的正是花和尚鲁智深。小说中我们看到鲁智深和金氏父子没有一点儿沾亲带故的关系,纯粹的只是萍水相逢。然而当他听到金氏父子的不幸遭遇时,虽然想立即去“打死那厮”的冲动被史进和李忠他们及时制止下来了,但我们也看到当天晚上,鲁智深“回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其嫉恶如仇至此,即使是后来不仅是大闹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还是大闹野猪林,救林冲性命,到处给人都是坦坦荡荡的感觉,毫无个人之间的恩怨亲疏关系,不管事情与自己相干不相干,只要路见不平,只要看到他人有危难有需要,他就要管。鲁智深不仅管,简直比当事人还要着急,还要气愤,还要难忍耐,他会秉承“救人需要救彻底”宗旨,恨不能立刻将这些可怜人的灾难统统赶走,把正义统统带来。鲁智深身上的这种充满正义的侠义精神,不禁让人想起金庸曾对侠的品质做过一个十分到位的概括,即“我认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者主持正义,打抱不平。”毫无疑问,鲁智深形象极为完美地体现了侠的这一品质。他的侠义行为完全是纯粹的,纯净的,不是出于任何私利或者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一位侠士在路见不平时的拔刀相助。古代的侠士也多,如真实的荆轲、风尘三侠,还有富有传奇的昆仑奴等等,他们的侠义是建立在恩义上的侠义。燕太子丹对荆轲恩重如山,视为知己,荆轲更是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去刺杀秦王。再说现代的武侠绝少有像鲁智深的式的人物,或许古龙笔下的爱美酒爱美女爱打抱不平的陆小凤也是一位这样的侠士。金庸虽然对侠的品质阐述得很透彻,他自己的作品却很少有这样的人物,即使是大侠如郭靖,乔峰等都是背负一段父辈恩怨,其行为的目的不过是了却恩怨纠缠。“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从这一点上看,鲁智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理想的侠义精神的化身。当然,鲁智深也会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小说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作者写道,当智真长老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时,“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个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先向智真长老坦白自己的错误再来一个“恶人先告状”,让每个读者都会觉得这个形象既可笑又可爱。小说在第一百九十回中写道:鲁智深在圆寂时写下的颂子,代表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人生的领悟:“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从这颂子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金钱、名利、地位的鄙视,他已看破了红尘,成为当时社会现实的叛逆,并且他还悟出了自己应该走自己的路的人生哲理。小说中,智真长老说鲁智深“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所以我们看到鲁智深虽然出家,然而出家之后喝酒吃肉,杀人无数,甚至还在佛殿后撒屎撒尿,然而,108好汉中,他是死的最圆满,唯一修成正果的。正如他的名字,鲁——鲁莽,冲动,智深——大智慧,这是一个矛盾体,或许作者就是想要表达真正的智者是率性而为的,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是没有那么多心机、束缚和欲望,这就像金庸小说令狐冲、郭靖性情中人修得正果,岳不群、杨康死得悲惨。人的圆满不仅仅是活着时候的金玉满堂,更是离去时候的心满意足,是以高僧在生命终结都是圆寂坐化,而心存烂漫的人,更容易觅得人生真谛,修成正果。鲁智深的一生都不允许别人奴役自己,不管是身体还是思想,也不允许别人被奴役,所以才有千古闻名的“拳打镇关西”,彼时他已是经略府提辖,为救无权无势的弱女子金翠莲,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放弃自己提辖的身份,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经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介绍至相国寺看守菜园,偶遇林冲,结为兄弟,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大闹野猪林,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仅仅只为人生难得一知己,鲁智深后因而为高俅所迫,逼上了梁山,在一百单八将中位列十三,杀贪官斩污吏,端的是潇洒自在,圆寂涅盘时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中有比鲁智深城府深的,譬如宋江,有比他谋略高的,譬如吴用,有比他武艺高的,譬如林冲,卢俊义,可要说最率性而为的一定非鲁智深莫属,结局最好的也是鲁智深。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叫“无足立境,是方干净”!那些真正得到透彻的人,是不需要专门跑到寺庙去修行的。只有像鲁智深这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人物,才能“顿开金绳”,才能“扯断玉锁”,最终才能“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才能真正的功德圆满。参考资料:○1《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书号:ISBN7-81056-890-6/I.59版次:2004年5月第一版○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书号:9787020002207版次:1996年12月1号第二次○3百度搜索鲁智深:○4新浪博客:○5@073246.htm○6○7《鲍鹏山新说水浒》作者:鲍鹏山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309067514版次:2009年7月1号第一版○8《鲁智深传奇》作者:赵晓鹏出版社:人民社会出版社书号:9787508725932版次:2009年6月1日第一版
本文标题:鲁智深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2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