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高考文言文虚词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也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虚词基础知识篇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常用虚词用法归纳而连词用法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用法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连词用法7)表修饰例释: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8)表示目的关系。例释: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怒:形容词,相当于努字,译为奋力代词用法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①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特殊用法通“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练习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余知而无罪也③提刀而立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分析: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连词,表修饰②余知而无罪也代词,你③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答案:B】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释: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例释: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③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释: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何文言常用虚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②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文言常用虚词(三)何:通“呵”,喝问。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例释: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例释: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例释: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例释:《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例释:《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常用虚词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何”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以知燕王?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B①豫州今欲何至?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吾欲之南海,何如?【答案:D】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释: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释: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释: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释: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乎可作词尾乎译为“……的样子”“……地”。例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乎:于)(乎:在)(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乎:对。)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运用之妙,存乎一心。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练习【答案:A】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一)用作副词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四)固定用法【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今君乃亡赵走燕。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④刿曰:“肉食者鄙,末能远谋。”乃人见。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练习【答案:C】◎副词,才,就◎副词,竟然,却◎动词,是◎代词,你的用作代词其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孰能讥之乎?《师说》用作副词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助词和固定用法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文言常用虚词例题示例对下列句中的“其”字的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⑶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⑸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⑹其熟能讥之乎⑺其若是,孰能御之⑻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⑼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⑽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⑾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A.⑴⑶⑷⑽/⑵⑸⑹⑼/⑺⑻/⑾B.⑴⑶⑷⑸⑽/⑵⑹⑼/⑺⑻⑾C.⑴⑷⑸⑽/⑵⑹⑺⑻⑼/⑶⑾D.⑴⑷⑸⑽/⑵⑹⑼/⑶⑾/⑺⑻【答案:D】⑴⑷⑸⑽-----代词⑵⑹⑼-----语气词⑶⑾---------助词⑺⑻---------连词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3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