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高考地理必修一综合例题解析五套-(1)
2019高考地理必修一综合例题解析五套(1)一、单选题1.(10分)下图为“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图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A.B.C.D.2.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答案:1.D;2.A解析:河流方向既向右偏又向左偏,题中的信息也无法判定南北半球,这是我们要考虑凹岸和凸岸对河道的影响,凹岸如E处在水流直接冲刷处,水较深,比较适合修建港口,而凸岸水流慢,易沉积,水较浅。2.(10分)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答案:1.C;2.A;3.D解析:1.丁处岩层最新,向两翼变老,故为向斜。2.甲处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3.甲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大,岩层破碎,受外力作用易形成谷地,丁处为向斜构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3.(10分)“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下图和材料回答1-2题。1.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答案:1.D;2.D解析:4.(10分)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解析:依据:①地质构造或岩层的顺序,后出现的破坏先出现的,后出现的完整,先出现的不完整;②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越是下层的,形成年代越早。本题中该区域发生褶皱后,地壳上升,侵蚀作用显著,完整的褶皱受侵蚀,形成侵蚀面。而后地壳下沉,形成沉积岩Ⅰ。后来发生岩浆活动,岩浆穿过沉积岩Ⅱ,侵入沉积岩Ⅰ,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5.(10分)读下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答案:1.C;2.C解析:峰林为石灰岩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甲处两侧岩石受侵蚀作用严重而使其突出形成孤峰;乙处为流水侵蚀沉积岩而形成的河谷,主要受外力作用;丙处有单向层块沉积岩层,且缺少地表植被,又位于断层附近,地壳活跃,易发生滑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6.(10分)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2.造成乙处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1.A;2.C解析:1.甲处为河口三角洲地貌,是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於积而成的;若河流中游落差小,会使泥沙在中游沉积,而带到入海口的泥沙必然减少,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故与中游落差小无关。2.乙现象为瀑布,是流水侵蚀最强烈的表现,其消失主要是上层岩石侵蚀强烈,河流落差减小,瀑布最终会消失,故正确选项为C。7.(10分)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型冰川谷答案:C解析:8.(10分)关于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D.各部分均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答案:C解析: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下游,A错;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平坦处,B错;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C对。答案选C。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分布规律。9.(10分)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答案:A解析:河流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下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加宽。10.(10分)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答案:D解析:11.(10分)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A.溯源侵蚀B.下蚀C.侧蚀D.垂直地面的侵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河流凹岸与河流流向相垂直,故属于侧蚀。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2.(10分)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答案:B解析: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13.(10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C解析:1.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2.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14.(10分)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3题。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3.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答案:1.B;2.C;3.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2.该处的沉积岩层先受到了水平挤压力形成褶皱,后该处的地壳又开始上升,出露地表后又受到外力的侵蚀,从而使得背斜处由于受到外力的侵蚀而变成洼地,而向斜处却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变成了山岭。3.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而石灰岩极易受到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溶洞等地貌,该地貌极易出现塌陷等地质灾害,故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地下溶洞塌陷。15.(10分)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结合上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解析:1.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2.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16.(10分)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答案:A解析:仔细读图,图中有信息表明台湾中部为山区,地形条件影响了交通线路的分布。选A。考点:交通运输的区位分析。17.(10分)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答案:B解析:甲地岩层凹陷属于向斜。18.(10分)读下图,完成下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解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经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岩。19.(10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B解析: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甲、乙、丙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断层、背斜、向斜。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还可考查地质构造的意义等知识点。【方法技巧】判读地质构造的基本技巧(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20.(10分)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B.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C.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D.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答案:C解析: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的隆起或拗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都与垂直运动有关。21.(10分)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答案:C解析: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主要是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根据其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来自于地球的内部放射元素衰变所释放的能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火山活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来自太阳辐射与策略势能。主要表现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一种方式。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外力共同存在、共同作用。内力形成高山、低地(盆地),外力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内力作用有时是激烈而迅速如地震、火山的突然喷发,但多数时间是缓慢的如地壳运动――板块的漂移,外力作用有时也十分强烈而突然,如滑坡、泥石流都有可能表现得特别迅速而突然。故选C考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2.(10分)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1-2题。1.下列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有()A.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火山B.在甲村地层中能找到大理石矿床C.甲村可能有温泉D.甲村的地层中不能找到化石2.下列地点中可能依次钻探到石油和承压水的是()A.A和B处B.B和A处C.甲和B处D.A和甲处答案:1.A;2.B解析:23.(10分)读下边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1-2题。1.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A.山间洼地B.山顶C.山脊D.鞍部2.梯田形状()A.与流水侵蚀有关B.与沙丘的成因一致C.纯属人文景观,与季风风向有关D.纯属人工设施,与地形坡向有关答案:1.D;2.D解析:24.(10分)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的最主要特征是()A.地表多石林、地下多溶洞B.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不大C.地表千沟万壑D.地表起伏平缓、坦荡答案:C解析:25.(10分)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答案:C解析:26.(10分)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
本文标题:2019高考地理必修一综合例题解析五套-(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5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