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一课观潮】《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1、基础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四会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词语:笼罩、恢复、观潮、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贯穿、依旧、恢复多音字:[称]chēnɡ称为;chèn对称[笼]lǒnɡ笼罩lónɡ鸟笼[闷]mèn闷雷;mēn闷热。[号]háo号叫hào军号。[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薄]báo薄雾;bó单薄近义词:屹立-矗立、霎时-刹那、依旧---照旧、颤动-颤抖、逐渐---渐渐、犹如---好像反义词:宽阔---狭窄、沸腾---平静、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静形近字:提、题、堤;笼、拢、垄2、重点语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张,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组近义词是:犹如--如同--好像b)这段话主要写: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声势。c)划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形态(样子、形状),从浩浩荡荡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大潮的声音,是从山崩地裂这个词语知道的。【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生字认识7个穆、玛、涓、滔、脉、卉、罕四字词:神秘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等近义词:奇异---离奇、关注---关心、预料---预测、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反义词:强烈---微弱、奇特---寻常、巨大---微小多音字:[差]chā差别;chāi出差;chà差劲。[秘]mì秘密;bì秘鲁同音字:壮、状形近字:梭、俊近音字:珠、住、注、柱、拄【第三课鸟的天堂】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生字认识8个,会写14个生字词。榕、暇、抛四会字: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木桨、规律、一株、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多音字:[数]shǔ不可计数;shù数学。[似]sì似乎;shì似的。[禁]jīn不禁;jìn禁止。[的]dí的确;dì目的。[应]yīnɡ应该;jìnɡ应接不暇。同音字:茫、芒形近字:烂、栏、拦。竿、杆、肝、赶。桨、奖、浆。株、珠、诛。梢、稍、捎、哨。榕、镕、溶近义词:颤动---抖动、似乎---好像、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应接不暇---目不暇给反义词:光明---黑暗、静寂---吵闹、茂盛---枯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等重要段落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找出一对近义词:好像--似乎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枝叶繁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充满生机c)划线句子的理解: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a)两个“到处”用得非常恰当,说明鸟的数量多,叫声欢。b)用“大、小、花、黑”写出了鸟儿的不同形态和颜色。运用一个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鸟的姿态各异。c)“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应接不暇”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他们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指对大榕树的称呼,第二个指这里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作者由衷的赞叹。【第四课火烧云】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生字认识5个会认的字檀、盈、凶、庙、惚叠词(ABB)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近义词:镇静---冷静、凶猛---猛烈、笑盈盈---笑呵呵反义词:凶猛---温和、镇静---慌张、恍恍惚惚---清清楚楚多音字:[模]mú一模一样;mó模糊。[好]hào爱好;hǎo好样。[长]chánɡ长岭;zhǎnɡ成长形近字:檀、颤。惚、葱。模、摸、漠。运用已学的好词:词语:灿烂、笼罩、照耀、依旧词组: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昂首东望、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千姿百态、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帘帘飞瀑、郁郁葱葱、恍恍惚惚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五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注释: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生字:腊(là)浑(hún)豚(tún)一、解释词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部分。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译: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译: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三、悟理:1.《题西林壁》让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结果是不同的,我们要全面看事情。【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生字:均(jūn)匀(yún)茎(jīng)柄(bǐng)蛟(jiāo)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多音字:空、重、铺一、理清思路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2.叶子的特点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二、通过课文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生字:宅(zhái)蔽(bì)弃(qì)慎(shèn)择(zé)穴(xué)搜(sōu)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随遇而安认识关联词:不光……由于……;即使……也……;……所以……1、这篇课文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生字:谧(mì)振(zhèn)枉(wǎng)浩(hào)资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7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