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完整整理201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汇总郭俊1780832394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2页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普遍的属性。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两个特点:其一,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步骤:(1)确定并分析所要研究的对象。(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其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3页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ΔS/S)/(ΔW/W)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变动趋势: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因悲观退出市场。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研究表明,悲观性假说的作用性更强。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指的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ΔD/D)/(ΔW/W)ΔD/D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阶段规律:第一阶段AP增加;第二阶段MP下降;第三阶段MP0。当MP=AP时,AP最大。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企业利润最大化时:MRP=MC此时:MRP=VMP=MP*P=MC=W边际效益=边际价值=边际价格=边际成本=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主体:劳动者、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总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4页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的体现、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形式。(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A·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的代表人物:L·瓦尔拉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区别于经济变量是否需要时间)(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农村转非农时,导致供给弹性有增大趋势)(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一般情况表明,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事实表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工资就是劳动力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其报酬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1)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工资制度安排。2)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形式只包括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无月度、年度)。计件工资包括单件工资率与单价价格(分别乘以合格产产品数)(二)福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5页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工资)。福利分为两类: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延期支付优势:1、企业有稳定的外部条件,降低承担的风险性。2、企业可灵活运用,避免“工资歧视”。3、增强职工的凝聚力。4、使若干保险实现积累。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格总量。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消费+投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I,则有:Y=C+S=C+I(二)就业总量决定由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水平)决定,两者是同时被决定的。总供给价格:企业投入成本+预期最低收益总需求价格:出售产品收益(社会愿意支付的价格)二、失业及其类型1、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总是存在,不能消除。2、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占很大比重。4、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6页(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2)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循环造成)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不能依靠市场自身力量解决。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一)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人数x周数)/失业人数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社会总劳动人数的比例x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失业的负面影响:其一,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其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其三,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转移支付是: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不等同与最低工资)(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由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织)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受法律保护。(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策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具体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率)2、货币政策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是间接发生作用的,因而见效较慢。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7页务。(具体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债券等)3、收入政策(1)收入政策及其作用作用:1)有处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处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可比性强的特点。基尼系数:是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0-1)。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3)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工资指导线、冻结、税收)2)收入平等化措施(抑制高收入人群纯收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其一,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其二,广义的劳动法则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三,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即劳动法学。本书所运用的是第二种含义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制定、使用劳动法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而不是劳动法的特点):1、他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具体规定。2、他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特点。3、具有高度的稳定性。4、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均有约束力。(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确保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协调2)指导劳动法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第8页3)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弥补了对方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特点与作用区别记忆,作用有3点,一般是“指导”“有助于”主观动作词语)(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劳动者对劳动的需要表现为对劳动过程本身的需要和对劳动产品(报酬)的需要。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保障劳动权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优化保护是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完整整理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0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