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件1(人教版必修4)
第4课柳永词两首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按调填词、合乐歌唱、句式参差的诗体,最初叫曲子词,又名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章,一章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上下阕为常见。词的篇幅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词兴起于隋,发展于唐五代,鼎盛于宋。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多写闺情,调脂弄粉,词境狭窄。西蜀词人韦庄独树一帜,于闺情中糅入离愁,词风清丽。南唐后主李煜以亡国之恨入词,造就了词旨的突破。宋初词坛承袭晚唐五代风气,晏殊、欧阳修的词作渐渐脱离脂粉气息,清新婉约。失意文人柳永是宋代创作慢词长调的第一大家,混迹于歌楼舞榭,以市井风光、切身感受入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词风格多样,清新俊逸者有之,刚健豪放者更著。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词言事、说理、抒怀(怀古、感旧、记游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促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词境得以开拓。南宋国运式微,词坛慷慨悲壮、低迷感伤情绪交织。李清照是经历南渡悲苦的爱国女词人。词篇多抒发个人不幸遭遇,蕴涵着家国兴亡的感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把词引向更宏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以文句填词,以史论入词,古往今来,不拘一格,爱国情怀最著。与苏词相比别开风气:豪放里又添了屈原“美人香草”式的韵味。南宋后期词坛,一变而为西风残蝉的悲凉气息。姜夔是杰出代表。姜词历来以清妙秀远见称,意境幽清,情怀落寞,生发出一种令人感喟不已的艺术魅力。另有蒋捷、周密等人,为遗民词人,亡国之痛,身世之感,往往以比兴手法寄托于笔端,词作包蕴深沉而意绪衰飒,撼人心魄。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婉约艳丽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唐宋词发展四个时期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老七,世称柳七,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饱尝羁旅苦况,晚年中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望海潮》为山川颂歌,亦为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欲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此。词上片极力赞美杭州名都,自然环境秀美、城市经济繁荣。下片细腻描绘西湖美景,黎民安居乐业,政要与民同乐。结尾有奉承之嫌。宋人谢处厚评柳永《望海潮》:“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据说完颜亮听人演唱柳永《望海潮》,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骤雨:阵雨。兰舟:兰木造的船,通常是对船的美称。凝噎yē: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暮霭ǎi:晚云。那堪:哪能忍受。宵:夜。经年:年复一年。傍晚阵雨刚停,面对十里长亭,听寒秋的蝉声凄凉悲切。汴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喝着酒却无心情,依依难舍之际,舟子催促出发。拉着手儿,满眼泪花互望,到最后悲伤抽噎而无言。想想真要走了,千里迢迢,云水迷茫,那夜雾沉沉的楚州天空多么空旷。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心离别,更难忍受的是遇上冷落凄凉的深秋季节!我今夜酒醒时将身在何地?怕是只能见那清冷晨风、河岸杨柳和黎明残月了。这一去年复一年,(爱人不在一起,)料想即使遇到好时辰、好风景,也形同虚设。就纵然有千般情意,又再向谁去倾诉?《雨霖铃》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凄凉、沉寂,惆怅、伤感。•词的上下阙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上阕记眼前离别意,重在记别。寒蝉、长亭、骤雨,叠加成悲秋销魂的景致;都门送别、蓬帐饯行、兰舟催发、执手握别、泪眼相看,铺叙了京都惜别,情人难舍的场面。犹如一个晚秋的故事,被拉开了感伤一幕。而“凄切”一词,起到了定调的作用。词起首融情入景,营构了一个凄迷清冷的典型环境,人物的离愁别恨也就呼之欲出。下阕抒别后失意情,重在怀人。一个“念”字贯注下阕,带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怀。榫接自然,不仅把远近景连成一片,更是推己及人,宏衍了离愁别恨的时空内涵。“那堪”语,直抒胸臆,读来有仕途蹇涩,不胜秋寒而无奈飘泊的诸多苦意。词上阕和下阕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上阕景是离别时实际环境中的,先实写秋晚时分京都城外设帐饯别的情景,别离时置身雨后、耳闻寒蝉、执手帐中、泪流舟侧的种种,再现了景色的黯淡和情绪的低落。再虚写烟波浩渺楚天空阔别离前路的情景,未来人生的迟暮与迷茫尽在不言中。下阕虚写“今宵酒醒”后的情景,借助联想,堆积“残月”“晓风”“杨柳岸”三景,营造了日后“良辰好景风情”不再的凄迷无依、孤苦无聊的氛围。使整首词意境更为凄凉清丽、缠绵悱恻。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说:“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柳永精通音律,兼习民间新声,所制慢词,雅俗兼备,美妙动听。他长于铺叙,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都市繁华,表现市民意识,抒发别离愁思,多有妇女不幸和自身沉沦的哀感,曲折地表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不满。千百年来,敢于彻底沉沦,沉沦到如此精彩的,只有柳永。《雨霖铃》表现作者临离汴京(开封)南下时,与情人长亭话别的情景。是柳永的代表作。俗白美柳永词不喜堆砌词藻,多以本色语言、白描笔意来描摹对象。语俗情真的魅力,让柳永的词跨越了时空而存在,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婉约美柳永笔下景物多有轻柔纤巧的特质,色彩柔和里缠绵一种凄艳哀婉的情绪。柳词写景,不同凡响,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词意上多能达到物我交融的至境。
本文标题:【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件1(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4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