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
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党全社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总要求,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将以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履行使命。一、铭记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的初心是什么?不同背景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一定会有多种答案。就我个人而言,也只是在学生时代对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感也”中懵懵懂懂了解了教师的职责和职业坚守。教师的使命那就是教书育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想我们初上讲台,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书教好,把学生带好。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天长地久,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就是因为天地孕育万物,没有自己的利益。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切忌从自身利益出发。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只有做好人师,才能让教育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才能赢得历久弥新的尊敬。无论孩子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便是师德二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编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为人师表,授之以道,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更要以道德范人,虽然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一些教师私欲膨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这样有损师德形象,造成了社会的不良影响。但是这都是极少数的,他并不是主流,我们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好的诠释。付择枝是我校的一名优秀生物教师,从教27年来,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未因个人私事耽误过一节课。她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谦虚自律、恪守师德,获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她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房县一中这片热土。二、践行初心,爱岗敬业践行初心最好的行动准则是爱岗敬业。记得刚分配工作,父亲送我去单位时,就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是当教师的人,好好工作,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在学校,我努力工作,因为,我首先把教师当成职业,职业谋生,我得好好把握住。但后来,我逐渐爱上了这一职业,把当好教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沉浸在“栽花植树”的愉悦中!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应该拥有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心怀敬畏,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是一种生活信念;心怀敬畏,方知行有所依,行有所止。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时刻要拥有一颗敬畏之心。要敬畏职业崇高。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一头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头挑着学生和家庭的幸福,职业虽然清贫,但使命崇高;工作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只简单地把教师看成谋生的饭碗,职业倦怠就会如影随形,敬畏之心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心怀敬畏,视职业为事业,追随一代又一代一中前辈的足迹,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用教育理想引领我们的教育旅程,锻造我们的教育意志,见证我们的教育成就。要恪守职业良知。良知是教师职业的底线,是教师责任的起点。恪守良知,我们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不冷落每一个灵魂,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我们的教育言行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恪守良知,我们还要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良知,培植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只要有了良知,有了善良的心灵,人就是高贵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学生心智发展有快有慢、个体适应力有强有弱。尊重教育规律,要求我们立足教情、研究生情、吃透学情,苦干不蛮干,实干加巧干;尊重教育规律,要求我们对认准了的事,先做不议论,先干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探索出一条讲科学、有亮点、大面积的质量之路,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当下,在少数教师中出现了个别现象与“爱岗敬业”大相径庭。第一、过度功利心,斤斤计较。有些人利字当头,干点事首先想的是名与利上収获多少,工作讲多讲少斤斤计较,荣誉面前不相让,工作推诿无担当,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往往机会总是降临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头上。我认为适度的功利心是好的,可以成为人生的动力,但利欲熏心不但有损教师形象,还有碍自己思想进步、健康成长。。第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把教师作为一种混饭吃的名号,无理想信念,事业无成无所谓。整天调儿郎当,无纪律约束,我行我素。第三、船到码头车到站,倚老卖老。有些人当职称评到高级教师后,就向学校领导提出各种要求:不再任教“主科”或毕业班,不再参与业务学习和培训,不再参加教研活动,有的甚至不再备课,连起码的本职工作都不完成。有的年龄进入50岁,对工作避重就轻,向学校提出名种照顾。三、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幸福是重要的民生诉求,是新时期的时代命题。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其实,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真的很简单: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飞扬是幸福;下课后,被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是幸福;老师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是幸福;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时,能得到及时的肯定与褒奖是幸福等等。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以会有孩子们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让孩子们感受幸福?真正拥有完整幸福生活的人,不仅享受了物质幸福生活和精神幸福生活,而且享受了心灵幸福生活,他们不为名利而计较,能够宽容别人,知道感恩世界,放牧自己的心灵骏马,守护自己的师德底线。如此看来,拥有职业幸福的教师,绝不把教育当做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拥有职业幸福的教师,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为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也就是殷切期望我们教师,要“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
本文标题: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做一名拥有幸福感的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7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