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从理念到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一、幼儿特点幼儿期是人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此时期的孩子,他们仍受自我中心状态的束缚,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常以他人的评价代替自我的评价;由于动作发展的不协调,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相对狭窄,对社会的规则不了解也不理解,常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团体的规则;他们刚从家庭走向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和他人的共同活动,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交往常遇到困难;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社区,对一切充满好奇,希望了解各种文化的有趣一面。他们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习得中,逐渐成为适合社会标准的成员。3~4岁幼儿特点:幼儿刚从家庭这个小社会走出来,开始步入群体学习、交往的生活环境。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相对中大班幼儿来说还很强,情绪易外露,易受他人的情绪影响。他们对教师和成人有较强的情感依恋,愿意和喜欢的成人亲近,开始认同和接纳同伴,并以独立游戏和平行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合作行为较少。4~5岁幼儿特点:已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并掌握了与学习、游戏、生活相关的、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身体的长高、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规则意识也逐渐萌发。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开始了解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和策略。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做自己能做的事,对周围的变化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和探究心。5~6岁幼儿特点: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始正确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表现出自信、独立、积极、主动。他们有了相对稳定的伙伴,愿意与多人合作游戏。情绪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愿意遵守集体的规则,并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对周围环境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探索性的行为找寻答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会存在差异。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不仅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和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情感上的联系,发展主体适应能力,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这些,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使幼儿终身受益。二、领域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1)会用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爱好、情绪、情感。(2)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3)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4)爱动脑,愿意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设计活动、完成活动。(5)能较快地适应常规和活动的变化,乐于尝试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1)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和睦相处。(2)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的策略。(3)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的与人分享器械、食物、衣物等。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规则要求,有按要求行动的意识。(2)知道各种活动不同的规则要求,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增强执行规则的能力。(3)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围绕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制定简单的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掌握记忆任务的方法;能牢记委托,并力争完成。(1)有困难或需求帮助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自己解决。(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4)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较快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会自己照顾自己。5.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2)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3)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4)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愿意接触或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三、对教师的要求1.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支持幼儿的探索过程,善于高频率、正向性地评价幼儿的活动。2.为幼儿提供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3.综合地利用专门性教育活动、渗透性教育活动、契机性活动和一日生活各环节等多种方式与方法开展社会性教育,使社会性教育生活化、游戏化。4.提供幼儿直接练习、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多行动,切忌空谈。5.了解幼儿来自于家庭、环境、自身情绪和认知的不同影响,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指导。6.善于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四、环境的创设1.创设井然有序的、利于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环境,让幼儿逐步学会并练习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2.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幼生活在宽松的、积极的、友善的、鼓励的环境中,高频率地师幼互动。3.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和了解周围环境、接触社会的机会,活动室的布置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学习。4.幼儿园、家庭、社区应互相沟通,形成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幼儿的社会性的学习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小班自信心培养的目标、内容、要求、指导要点1.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同的。(1)可以通过点名、找朋友、分组、如厕教育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字与别人不一样。☆引导孩子通过服饰、发型、如厕方式等,强化幼儿的性别意识。☆个别女孩子在此期间,会模仿男孩子如厕,教师应告诉她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提醒其到女孩子小便的地方如厕。(2)了解每个幼儿的昵称(小名),两种称谓交换使用,提高幼儿对姓名的敏感性。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帮助或告诉成人。(1)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了解原因,要及时疏导和分散此幼儿的注意力,将他的,注意转向有趣的活动。☆如果某幼儿哭闹不止,可以暂时将他带离集体,以免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案例1)☆可以用五角星、小贴花、小奖品为刺激物,激励幼儿高高兴兴入园。☆教师可以通过拥抱、抚摩等身体接触,稳定幼儿的情绪。(2)活动室的布置尽量温暖柔和,可以放置一些软质垫,准备一些毛绒玩具供幼儿使用。3.愿意表现对游戏、活动选择的喜好。(1)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尽可能多地提供幼儿自选游戏内容的机会,活动区在所有的游戏时间段均应向幼儿开放。(2)每天安排角色游戏的时间(也可用角色区代替)。游戏中,注意区域之间的关联与交流。4.乐意在吃饭、睡觉、做操、学习等方面表现自己,愿意做自己会做的事。(1)要让每一个幼儿有受表扬的机会。可以用“七色花”评价幼儿的表现(如红花瓣表示有礼貌、黄花瓣表示吃饭好等),设计一张“我能干”的表格,分别画有吃饭、睡觉等画面,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予以记录。(2)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多用即时评价鼓励孩子。(3)了解幼儿以往的发展状况,不能对所有的幼儿提统一的标准。教育案例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游戏《小娃娃》。角色区中,有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娃娃。为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演唱。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调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蔼养”者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娃娃,我的娃娃!”“领养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我先拿的一我先拿的!”月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人帮助,“哇”地大哭起来。潇拥不争也不哭,只是默默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博文则一屁股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说:“我不想抱娃娃,这个歌难听死了!”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外在反应表目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教师发现后,停下游戏,提出问题.生气能让娃娃回来吗?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玩具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他们更多提出:“要用小嘴巴讲话!”知道了“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则换一下),知道了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老师趁势提出:小朋友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小嘴巴把办法讲出来,大家就好帮助你了。中班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喜欢自己的长相。愿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跳舞、唱歌、讲故事等)为大家服务。(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客观的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了解他们独特的一面,并创设机会让幼儿有展示的可能。(2)在幼儿了解自己、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地引导,用肯定性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案例1)(3)要改变传统的周末红花讲评方式,进行适时的单项性讲评(如吃饭、午睡、完成任务、守规则、爱惜材料等),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获得好评的机会。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1)要帮助幼儿在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分辨各种情绪,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学习“移情”。☆通过情境性的练习,让幼儿切身感受各种情绪体验,提高对情绪辨别的敏感性。(2)教育幼儿用适当的方式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利。3.感受与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换组、换床铺、换教室、更换教师、家庭变故、搬家、做客、他处留宿等,都是一种较大的变化。教师应帮助幼儿分析变化的原因,告诉幼儿一些适应变化的策略(如换组后,要主动结交新的朋友等)。4.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1)要经常设置一些小小的困难与障碍,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抗挫的敏感性。(2)幼儿会用沉默、躲避、过激反应、积极处理等方式表现。对困难与挫折的反应,疏导的对策是“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一心理释放(说出心中的愉快或不愉快,用相应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一心理疏导(转移注意一找孩子的长处,鼓励自信一延伸其他活动,让孩子产生新的希望一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进行抚慰)”。5.对劳动有兴趣,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各种活动。对完成任务有信心。(1)采用“值日生”方式为幼儿创设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还可以用“以强带弱”和“委托任务”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服务、完成任务的积极性。(2)在设置任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针对个人提出适宜性的目标。在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动过程,当幼儿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时,应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案例中二班转来一位新生,叫尧尧。和老师接触的第一天,尧尧的妈妈就对张老师说:我们家尧尧不喜欢原来的幼儿园,每天去幼儿园都要哭,说老师不喜欢他。请你们多给他一些机会,鼓励鼓励他。老师看见尧尧后,果然发现尧尧有些与别人不一样:大大的头、稀疏的头发、扁平的鼻子,特别是一双小小的眼睛,好似怕风一样不敢睁开。尧尧第一天进班,张老师安排了欢迎会,请小朋友对尧尧说一句表示喜欢的话。张老师带头说:尧尧,你的头大大的,一定非常聪明,我喜欢你。在张老师的暗示下,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地表示:尧尧,你的衣服很漂亮,我喜欢你!尧尧,我的床边还有一张床没有小朋友睡,请你睡在我的旁边!尧尧,你的眼睛和我一样小小的、亮亮的,老师说这是星星眼!尧尧紧张的表情开始放松。事后,他对老师说:我们田老师(原来的老师)说我是绿豆眼,说我不好看。我喜欢现在的幼儿园!评析:幼儿的自信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切不可以幼儿的长相取乐。大班1.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别人相同或不同之处,对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感到自豪和光荣。(1)根据幼儿的专长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设练习和提高的机会。☆大班幼儿随着身体的长高、接触面的扩大,求知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愿意尝试新活动,接受新挑战,以显示自己的能力。(2)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发展现状,忌用‘‘最”“第一”的称号,让
本文标题:《从理念到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8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