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海洋资源环境安全一海洋资源与环境安全海洋的战略地位海洋资源泛指海洋环境中存在的现在和未来能够被人类所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与海洋开发有关的空间等一切资源1海洋资源的特点(1)资源的有限性(2)资源空间分布的复杂性(3)资源环境的脆弱性(4)海陆开发的一体性2海洋资源分类(1)海洋矿产资源(2)海洋生物资源(3)海水化学资源(4)海洋空间资源(5)海洋能源资源(6)海洋旅游资源2.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砂矿、大洋多金属结核、基岩金属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砂矿、海底煤炭、磷灰石、岩盐等)、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最主要的为大陆架油气资源和海底锰结核海底石油:1350/3000亿吨,海底油气:2639.5/7746.3万平方米,34%海底锰结核:含40多种元素,总储量3万亿吨整个海洋:铜88亿吨,920年锰4000亿吨,18200年镍164亿吨,24800年钴58亿吨,341100年全部海洋矿产资源:6000亿吨2.2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80%的物种生活在海洋中30余门类,50万余种生物,动物20余万种,总量达600-700亿吨,植物10万余种,总量达1350亿吨,已发现可被人类食用的有8万余种海洋食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倍30亿吨/年的水产品(目前实际捕捞量不足1亿吨)养活300亿人口药用价值,目前已开发1000多种巨藻红藻球鱼海石花七星鳗海蛇2.3海水化学资源包括海水制盐和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海水中的微量有用元素及矿物的提取、海水的直接利用及海水淡化等。化学物质:3750万吨/立方千米海水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70多种可提取氯、纳、钙、钾、锶、镁、硫、硼、硅、氟等占海水含盐量的99.58%铀总含量40亿吨,为陆地储量的4000倍海盐量达5×1016吨可提取氯化钾、溴素、芒硝、硫酸镁、轻质碳酸镁、盐酸、氯气、钾镁肥和氯钾镁肥等30余种化工产品海水淡化2.4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水体空间(水面空间和水内空间)和海洋“陆地”空间(海岸带、海底地面、海面岛屿)的总称海洋运输海上城市海上娱乐海上机场海底仓储2.5海洋能源资源由于海水直接或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和天体对地球与海水的引力随时空发生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势能而引起的海洋水体温度变化、盐度差异、潮汐运动、波浪运动、海流运动包括潮汐能资源、海流能资源、波浪能资源、温差和盐能资源、海上风能资源等世界海洋中总能量资源达750多亿千瓦潮汐能储量约10亿千瓦温差能约20亿千瓦海流能约50万千瓦盐差能约260万千瓦折合电力为1528亿千瓦,可开发量为73.8亿千瓦潮汐能每年的可能发电量比人类有史以来已经消耗的能量综合还大100倍2.6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海洋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海洋科学旅游资源、娱乐与运动旅游资源、人类海洋历史遗迹旅游资源等二海洋污染与环境安全1海洋污染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2海洋污染途径陆源性污染物排入,40%河流流入,30%通过空气输入海上活动,10%直接向海洋倾废,10%全世界向海洋的倾废量已达到200亿吨/年由于人类活动流人海洋的石油为1000万吨/年2.5万吨多氯联苯、390万吨锌、25万吨铜、30多万吨铅、5000多吨汞,留在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约2000万居里(每年)陆水携带着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从河流流入海洋工业废水的热污染和其他固体物质由于近海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我国每年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3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广扩散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防治困难、危害巨大4海洋污染物的种类化石燃料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油轮事故、海上油井管道泄漏、船舶排污等造成的。农药等有机合成化学品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包括工业生产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食物残渣、洗涤剂及化肥的残液等重金属和酸碱包括铜、锌、铬、钴、汞等重金属,硫、磷、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汞每年可达万吨,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危害更大。人造放射性核素物质固体废物、废热5.海洋污染的危害5.1石油污染海洋运输及油泄露,45%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36%石油及其产品进入海洋的途径:河流和沿岸工业、船舶、海上油井、输油管道及其他方式石油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漂浮在海面的油膜、溶解分散态、凝聚态的残留物危害:石油组分本身的毒性引起海水缺氧对海鸟的危害改变海洋生物的习性,影响生态系统5.2船舶污染船舶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船舶垃圾船舶海损事故引起的污染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解造成的污染5.3赤潮形成: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而造成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环境异常现象分布:主要是河口性赤潮,分布于江河入口处危害影响海洋景观给海洋经济尤其是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赤潮生物本身有毒大量粘附于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严重者窒息死亡消耗了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增加了海水浑浊度,减少阳光穿透,形成缺氧环境5.4塑料垃圾海洋中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成分,60-90%来源:河流输入、沿岸工厂废物排放、船只及滨海旅游分布: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控制危害:影响滨海旅游景点风貌扰乱航标系统,或被绞入船只驱动系统影响行驶塑料中的有毒物质溶于海水,污染海洋,导致海洋生物误食5.5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重金属:汞、镉、铅、铬、钴、镍、钒、银等,砷、硒汞污染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水俣病”主要来源岩石风化释放,3500吨岩石圈释放的气体,2.5-15万吨矿物燃料燃烧,2000吨镉污染20世纪60年代,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铅污染来源:汽油燃烧,3.7万吨油漆等含铅物质的表面氧化危害:生物富集,破坏海洋生态平衡5.6能量污染噪声污染:干扰海洋生物的听觉系统,影响其习性热污染: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热量引起海水温度升高,以致对原有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现象来源: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排放的热废水海洋船舶的冷却水船舶螺旋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海上物品爆炸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加剧危害海水中溶氧量降低,动物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动物的新陈代谢影响鱼类的发育与繁殖以及集群、洄游行为,对其种质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光污染干扰海洋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干扰海洋动物的摄食、防御、求偶、繁殖与洄游分布,甚至造成死亡5.7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有机磷、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人工合成化合物——毒性强,残效时间长,稳定性高DTT:半衰期10-15年有机磷和有机氯:生物富集,积累与海洋生物的皮脂、内脏、卵和脑中,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DTT:抑制水中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累积在鱼脑中会导致神经系统麻痹进入内脏会影响生理机能进入卵内会降低孵化率,导致鱼卵不能发育、畸形等5.8放射性污染海洋中本身存在的放射性物质核爆核动力舰船核动力舰艇废液中,放射性强度为5000Ci核动力舰艇泄露,3400Ci2.16×10-7Ci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类危害影响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染色体基因突变或染色体损伤100pCi/L的人工放射性对鱼卵发育产生有害影响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1国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世界海洋资源开发总产值1975年,$117billion1980年,$250billion2000年,$3000billion海港9800多个,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的500多个,年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的10个。美国对外贸易的16%来自海洋全部的镁和大部分的溴从海水中提取80多万家工厂生产中采用海水海洋产业产值2340亿美元(200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日本近1/3的工业原料和一半以上的动物蛋白由海洋提供的海洋产业产值1690亿美元(2000年)加拿大1988-1998年,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1%1998年海洋产值为105亿加元,占GDP的1.4%,提供就业机会12万个2世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趋势海洋开发速度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高技术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竞争与合作并存,开发与保护并重3我国海洋资源与开发现状3.1海洋资源概况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宽广,适宜晒盐。例如,著名的长芦盐区,烟台以西的山东盐区以及辽东湾一带都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地。东海有较高的水温和较大的盐度,潮差6米~8米,水呈蓝色。东海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是各种鱼虾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东海有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盛产大、小黄鱼和墨鱼、带鱼。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南海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3.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现状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世界相比海洋资源开发程度低20世纪60年代:海上运输、海洋捕捞、海洋盐业2000年海洋产业产值达4133亿元,占GDP的4.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4%)年除海洋盐业、造船业、渔业、海运业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它海洋资源开发仍有差距。我国的建港技术只相当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海洋盐业至今仍为脱离手工拔盐的方式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水平海洋产业结构变化缓慢,产业开发水平处于传统与新兴复合阶段新兴海洋产业的产值不到30%海洋生物产业、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海洋水产业占50%以上(1999年,54.7%)海洋交通运输业呈稳中趋降,占15.7%滨海旅游业保持稳中趋升,占14%左右海洋油气业逐年提高,占6.3%海洋盐业和滨海砂矿业持续低度发展,比重分别为2.3%和0.02%具优势的产业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海洋石油业滨海旅游业3.3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海洋资源的产业形成率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仍未脱离传统的渔、盐业为主的阶段,且规模小、档次低、资源消耗大,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善,仍为粗放型海洋经济海洋开发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执法不力4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1我国的海洋资源管理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以颁布涉海法规2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邻区法》、《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海洋自然区管理办法》等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渔业资源管理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海洋矿物资源管理海盐资源管理海洋旅游资源管理海洋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海洋资源资产观念,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缺乏必要而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法规缺乏海洋资源开发管理的总体规划和总体方针政策4.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同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维护海洋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留给下一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环境4.3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政策支撑体系科技支持法制保障
本文标题:第八章海洋环境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0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