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全方略
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全方略临近高考,复习是紧张而辛苦的,但有很多学生在此关键之时产生了燥乱的心理情绪。不知应该如何系统地整理语文的知识板块和体系,也不知如何应对今年的高考,更不知如何把握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下面就针对全国卷诗歌鉴赏的命题特征、规律及2010年高考趋势进行多方面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在这一考点上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进一步把握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一、知识考查情况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1:2006—2009年知识点考查情况一览表试卷和题目知识点2006全国卷2007年全国卷2008年全国卷2009年全国卷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卷1卷2鉴赏诗歌的语言重要字词(1)小题的指示词诗眼·炼字(1)小题(1)小题(1)小题语言风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绘景画面·意象·意境(1)小题的第一问(2)小题的第一问(1)小题(1)小题第一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略)(2)小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小题(2)小题的第一(1)小题的第二问(2)小(1)小题的设问(2)小题(2)小题(2)小题的提示语(1)小题第二问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问题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2)小题的第二问(2)小题(2)小题说明:1、2007年卷1的(1)的“指示词”是指题干中“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2、2007年卷2的(2)题的第二问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既涉及到表达效果也涉及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故没有列入表格。3、2009年考题中的“提示语”是指“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4、使用全国卷的地区,可以把卷1和卷2分开看,其特征也比较明显。相关分析及预测:1、全国卷命题的特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两个或三个知识点。题干明确,设问简明,对学生展开思路、找准切入点、组织答案有很强的指示性。2、全国卷命题的趋势是稳中求变。“稳”体现在对重要知识点的连续考查上。所谓重要知识点,是指诗歌鉴赏里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点。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说成“把握诗词作品的主题”),就是符合上面要求的重要知识点。由上表看来,这是2010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备考,当然要兼顾“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个知识点;其命题角度和考查方式将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学生可以按照一般的思路和常规的形式并明确针对题干设问点组织答案。另外,总览2009年所有的高考卷,其中10套试题直接考查了这一知识点,6套试题间接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3、今年的热点和重点应该“变”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生在复习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在多读多练的基础上,一定要精心规范自己的答题模式,即答案的完整性和“标准性”,以便于高考阅卷。许多教辅资料对此提出“三步曲”的模式,这虽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完整性和“标准性”是相对的。学生应该在这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细心挖掘题干中提问的角度和针对点,然后两相参照,完成自己最理想的答案。4、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两个知识点在上表中反映的情况是三年没有考,其实已是多年没有考了。这可能是因为其难度很大且不易制定评分的方案或细则。但是学生在备考中要兼顾到这两个知识点。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二、高考所考作品的题材的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2:2006—2009年所考诗词作品的题材的一览表2006年全国卷2007年全国卷2008年全国卷2009年全国卷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咏物诗咏史诗江间作离别诗失志行役诗春日即事山水田园诗题竹石牧牛南柯子新晴野望次石湖书扇韵思乡怀亲诗望江南·超然台边塞诗军城早秋闺怨诗哲理诗归隐诗江间作说明:这里的“题材”是以作品的素材、主题和思想感情来综合划分的,是一种相对的说法。相关分析及预测:1、高考卷选诗词有两点特征:一是选著名作家的不著名作品,如2006年卷1、2007年卷1和卷2;二是选不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如2006年卷2、2008年卷1和卷2。另外,这几年的其他省市命题的高考卷也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特征。2、从题材来看,2010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离别诗、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在这几类作品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作品是重中之重。3、在这三年高考题中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所选作品是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性。黄庭坚和王维的两首诗是山水田园诗,展现了清新愉悦、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生活情趣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和人生感悟。其它几首诗的感情色彩表面上呈现了冷色调,低沉伤感,甚至是苏轼的苦闷、无奈和李弥逊的忧愤幽怨。但是这样的作品的表达效果还是积极的,因为一方面人文关怀即是心灵关怀、情感关怀,这些诗词里面跳动的是他们一颗颗真挚的心,我们应该接受他们感情上的倾诉;另一方面,这些作品蕴含的低沉愁伤的情愫,都是针对当时社会或政治上的阴暗面所发,恰好让我们那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腐朽,同时反过来烘托了作者的高尚情操。2010年高考延续这样的方向和标准的。因此,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明确备考的重点,多在这样的诗词题目上精心训练,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高考所考作品的朝代的分析及2010年高考预测表3:2004——2009年所考诗词作品的朝代的一览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卷1卷2宋朝黄庭坚王炎苏轼潘大临李弥逊姜夔唐朝王维严武相关分析及预测:上表列出五年的高考情况,足以表明其规律。我们可以凭此把握2010年高考的方向。这就是所选作品的朝代仍然以唐、宋为主。由此提出两点复习建议:1、缩减训练范围,减少盲目性。唐以中唐诗歌为主,宋以南宋为主。诗与词并重,不可偏废。2、分类积累尽量多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积累的方法如下: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的作家是同一个文学流派;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作家风格一致或相似;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作家生平、经历、思想一致或相似;哪些不著名的作家与某个著名的作家的时代是相同相近的,那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是什么。综上所述,2010年高考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学生想具体的知识点上深入训练吧。四、关于四年高考题题干设计的分析(一)2006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乙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题干精析】分析2006年高考题目的设计可发现,命题者紧扣《考试大纲》有安排、有导引、有步骤地考查知识点。第(1)题考查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目分两步设问。第一问从让学生划分结构层次着手,这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明确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二问,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结合两个层次易知,前两联写画,后两联写感受。第(2)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者也设计了过渡,也就是第一问的提示:“竹石牧牛”图的含意。这是让考生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让考生重点认识到“石”、“竹”在诗里的象征性的含义,抓住这样的要点既指示了考生的思路方向和思索对象,又为第二问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很自然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二)200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出分析。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的抑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和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题干精析】第(1)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命题者精心设计了指示,即明确要求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理解。考生的思路从此出发,便易于通过感受所提示的词语的语气和意思来把握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求按提示内容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第(2)题的设计也见匠心,那就是明确要求考生从情与景的角度开始思考。一个连词“和”,使“情”、”景”两者都得到了强调。既如此则已经规定了考生组织答案的步骤和形式。第一步,词表现了什么“情”;第二步,词描写了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什么“景”——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渲染了什么氛围,营造了什么意境;第三步,准确解说“情”与“景”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技巧方面回答,并进一步就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作答。(三)200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参考答案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题干精析】第(1)题考查赏析“诗眼”的能力。题干的设计虽然说不上巧妙
本文标题: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全方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