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语文复习之标点病句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我们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见试验修订版教材《语文》第三册附录)为依据,结合语言现象,加深对标点符号应用规则的理解。高考语文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要能正确判定或使用标点符号。首先,要熟悉标点符号的有关规定;其次,要能理解句(段)意,分清句(段)类型与结构。高考一般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第Ⅰ卷,每道试题均考查三四种不同的标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在第Ⅱ卷中与病句结合起来判定并修改,也可能放在文言文中考查句读。测试范围主要集中在顿号、分号、冒号、问号、破折号、括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上。知能点解析一、弄清功用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作为考生就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例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题误用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此句中的“三四里”表概数,“三”和“四”并非并列关系,所以不应该加顿号,应删去。例2: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1995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例混淆了书名号和引号的功用。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应该用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的功用的引号。例3: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题混淆了顿号和逗号的功用。顿号只能用于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而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的并列,所以应该用逗号。例4: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此题误用逗号。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三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包括“教师队伍”)而且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三者之间用顿号,就可以了,用逗号就“大材小用”了。二、揣摩语气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其中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是用来表示语气。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用在一句话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像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例5: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句误用了问号。这一句中尽管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是谓语“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的第一处问号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改为句号。三、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例6: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分析】此句由于单句内部结构使用句末点号,从而句子被人为的一刀两断,造成前后两句结构均不完整。应将问号改为逗号。例7:“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分析】倒置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如果在倒置成分前用一个句末点号,就会将句子一分为二,从而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所以,此句应将“呢”后的问号改为逗号,而将“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例8: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分析】“越剧、沪剧、淮剧”(都受“上海”修饰)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1997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正确项: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不少考生认为标点使用不当,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句中短语层次的确认。句子里面有一个有层次的联合短语,层次是“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表示第一层次都使用了逗号,表示第二层次都使用了顿号;如果表示第一层次也使用顿号,表示第二层次也使用顿号,表意层次就不能显示出来了。所以,这个选项没有错误。例9:“真个姓唐。”我说,(1)“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2)“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分析】原句中(1)处的逗号使用错误,因为至(1)处我的话已经说完,故应用句号。2)处的句号使用不对,因为句中他的话分作两部分引用,(2)处应该使用逗号。两处误用都破坏了句子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进“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四、理解文意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意,因此在我们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伤害,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正确使用标点。例10: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1997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因此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否用来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句括号里的文字“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这里不应该使用括号,可以把括号删去,在“地址”后面用逗号。例1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句误用分号。误用的原因是未能搞清前后文意的关系。分号后的“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与前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对前文分述的一个总结,所以不应该用分号,改用冒号就能准确地反映前后文意的关系。例1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引号最常见的用法是引用语句。此句中“俗语”的内容并不包括“嘛”,仅为“礼多人不怪”,“嘛”为多引的文字,此句误因就在对“嘛”的“身份”的确认。例13: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分析】冒号通常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它最起码提示一句完整的话。本句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应全是提示的范围。但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本题错因就在于对冒号后的内容和前文的关系未曾理清,改时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五、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例14: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使用引号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此句引用应属于后一种,所以句号要放置在引号之外。例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1991年高考题)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①②③④⑤A”。。””,”。B。””。””。C”。。””,”。D。””。”。”【分析】①②③处可根据上题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的规则去选择,第④⑤两处涉及到括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关系的处理。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掌握上述使用原则,便会选择出正确答案B。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同时对多种标点进行考查。例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①②③④A,,《》。B。;“”。C,;《》?D。,“”?【分析】此题考查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②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③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④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①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上面所言,结合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对解题要点作了较全面地详细地分析,相信考生通过阅读此文对能此考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攻克此难关应不是问题。样题透析样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2005年,北京市将面向社会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指数”,并有计划地在全市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对首都市场安全形势作出前瞻性风险评估,引导消费者对食品进行“安全消费”。B.湖南、江西、和青海三省1月16日宣布免征农业税。至此,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有22个宣布全面停征农业税。C.全球最老的小学生——即85岁的肯尼亚老人基马里、马鲁格现在正面临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因为学生家长们抱怨说他自作聪明、爱表现、使其他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D.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分析】本题考查标点与词语重复误用,B项是顿号与“和”字重复,应删掉“和”或顿号;C项是破折号与“即”重复,应删掉“即”;D项是省略号与“等”重复,应删掉“等”。【答案】A【说明】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误用。B、C、D三项犯了一个共同错误,即标点与词语的重复。在使用标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规律:因为顿号标明的是比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它本身就能替代“和”“与”“或”等表并列的连词,所以,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了顿号,就不能再用“和”“与”“或”等词,否则就重复了;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在句子中,使用了破折号就不能再用“即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复习之标点病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