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2.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体会来欣赏诗歌。教学难点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的故事。二、简介《古诗十九首》1.简介《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三、朗读感知1.范读2.学生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五言诗:“二三”“二一二”“二二一”节拍。3.请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学生代表提出本组难翻译的词句。4.欣赏译诗四、概括诗意,理清思路1.基本内容: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2.写作思路结构图:两星现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五.艺术手法探究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请举例分析。---叠词的运用迢迢:写牵牛星的距离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银河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相视之神情【小结】叠叠词词的的作作用用::精精确确描描摹摹事事物物,,增增强强诗诗歌歌的的形形象象性性和和抒抒情情性性,,同同时时也也增增加加了了音律美。2.本诗塑造的抒情形象是织女星,那么开头写“迢迢牵牛星”有何作用?第一二句用了哪些手法?(起兴、互文)3.“终日不成章”这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明确:起过渡作用,同时反衬织女相思之深之苦。六、名句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直以来,人们都说这诗句好,它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能那么好?明确: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情景交融,写出了牵牛与织女咫尺天涯的悲哀处境,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七、主题把握本诗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反映了人间的夫妻离别,表现了东汉末年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流露了人们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八、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1-2两星的现状(景)3-6织女的相思(人)7-8分离的痛苦(情)第二课时短歌行一、解题展示“行”这种古代诗歌体裁。二、知人论世,简介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众人评说】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三、朗读感知1.听配乐诵。2.齐读。3.学生活动:请学生代表将容易写错的字和难理解的生字词写到黑板上,对照注释,疏通诗意。四、分析情感1.找诗眼。2.那么倒底诗人“忧”的是什么?分层赏析。第一层:“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①对酒当歌本来是件畅快的事,但本诗的开头给人什么感觉?为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明确:本诗开头之所以给人一种消极低沉之感,是因为让作者忧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②作者为什么要感叹人生苦短?那么他是一个消极的人吗?联系背景思考?明确:写这首诗时曹操已经53岁,他感叹人生苦短是因为他统一天下的功业还未完成。所以他的忧思都是源于这种时不我待的焦虑,看似消极,实则反映的是一代枭雄迫切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第二层:“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①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自己的宏伟壮志呢?招揽人才。②作者如何表达他对贤才的渴望?试作分析。明确: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第三层: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①明明如月仅仅是写景的句子吗?明确:明月比喻的是贤才,贤才如明月高挂天空可望不可得,这让作者忧心忡忡。作者融情于景,再次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②贤才难得,作者是否就此打消招纳贤士的念头呢?结合诗句来分析。可见曹操是个怎样的人?虚心纳士,成大事之人。第四层:月明星稀至天下归心思考:”本层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再次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礼遇、诚心,可否去掉?明确:不可。因为还点明了自己求贤的根本原因:天下归心,即一统天下,这正是他忧的根源,志向越大,忧思越深。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小结】诗人的忧有三重: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成。五、把握诗人形象积极进取胸怀大志虚心纳士六、写作手法:比喻用典七、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光阴易逝-求贤若渴-虚心纳士人生苦短-人才难得-天下归心消极低沉-悲凉苦闷-慷慨激昂八、再读诗歌,读出情感。板书设计诗眼:忧根源:志一忧人生苦短广纳人才二忧贤才难得建功立业三忧功业未成统一天下第三课时归园田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些作品都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作。他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对后世诗人谢灵运、孟浩然影响深远。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儒家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的影响,大都有进入官场,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甚至惨淡经营。然而担任过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的陶渊明却选择了辞官归隐,只因为他“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那他辞官归隐还有些什么原因呢?二、朗读感知1.范读2.学生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3.请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学生代表提出本组难翻译的词句。4.欣赏译诗三、解题,把握思路。1.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明确:归字2.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请问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分析归园之因1.找出诗人表达归隐愿望的句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些情感?明确:“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表达诗人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2.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作者说“误落尘网中”,如何理解“误”字?明确: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误”字显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五、品味田园之景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几组意象分析。有何艺术效果?(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然后齐读)明确:恬静幽雅空阔朦胧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画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浓有淡,有拙朴自然的趣味,这一切与官场污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形象地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六、归去如何?1.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3.提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七、探究、讨论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八、艺术特点:1.情景交融2.语言质朴3.白描手法九、小结全文:《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6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