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黄河颂》教学设计16【学生分析】这批学生大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孩子很情绪化,教学时只要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定会调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要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指导朗读、领会情感。【教学建议】1.本文是《黄河大合唱》的一段歌词,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诗歌。其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豪迈雄壮的气势与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可考虑从诗歌的角度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营造音乐氛围,采取角色朗读,为学生搭建发掘内心情感、展现能力的平台,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要调动已掌握的朗读知识,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读出感情,读出作者,读出自我。2.感受诗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整合。3.培养学生爱我壮丽河山、爱我灿烂文化、爱我不屈人民、爱我锦绣中华的情感。让同学们查阅资料,熟悉这段历史。课内讨论释放激情,发表爱国宣言;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扩展见闻、积累素材、学习方法、洗涤心灵。建议教学时,注意多媒体视听资料的使用,对学生了解黄河、营造朗读氛围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建议一课时完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生入境。大屏幕播放一段黄河的录象,教师配合着朗诵导入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二)齐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师:(紧承导入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吧!(学生朗读,教师注意学生朗读时有无读错的字,停顿语调处理是否得当,读完后及时评价。)师:强调“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气魄、九曲连环”中加点词的读音。师:同学们,朗诵这首诗应把握住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豪迈、赞美、有激情、有气势。(课件出示:黄河颂―――颂黄河)(三)自由朗读,理解内容,领会情感。调动自己了解的黄河的相关知识,运用所掌握的朗读知识自己放声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四)小组设计,合作朗读,领会情感,读出作者,读出自我。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要求:人员数量的搭配----自由组合,人数不限,男女不限。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或部分。朗诵形式------形式不限,在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选定一个组长组织探究、试读并准备发言,谈谈为什么这样设计?2.学生展示。(五)点拨领会,教师范读,震撼心灵。1.教师深情诵读《黄河本事》节选,了解背景,了解《黄河大合唱》。在诵读的同时,屏幕展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2.激情范读,震撼心灵。(六)情感升华,爱国宣言。在学生心灵震颤之时,顺势升华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好后展示。(七)在歌曲《黄河颂》的演奏中,全班齐诵,激情回荡中结束全课。二、教学反馈(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检测。1.基础知识测评(l)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气魄()澎湃()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滋长()(2)辨析下列形似字并组词。1巅颠滇2魄槐傀魂3澜谰斓4障嶂樟彰(3)结合句薏,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2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3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仃出千万条铁的臂膀。2.阅读理解测评(l)文章题目为“黄河颂”。,作者从哪几方面歌颂了黄河?(2)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段“望黄河”的内容?(3)诗歌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4)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二)检测建议。课堂以朗读为主,可适时检测背诵情况(前半部分);上述检测可留待课后。附答案:2.阅读理解测评(l)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2)“望黄河”是诗人抒情的基础,为后文作铺垫。(3)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二、教学反思【案例推荐】《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张慧莲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由余映潮老师点评。《黄河颂》教学实录作者:张慧莲/执教余映潮/评点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师:谁写的?生:不知道。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师:说得好。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师:真是一语中的。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生:一往无前。生:豪情万丈。生:勇敢无畏。生:博大宽广。生:保卫祖国。生:开拓进取。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
本文标题:黄河颂教学设计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