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背景知识】你了解序言、赠序、导言这几种文体吗?序言是写在书籍正文前边的文章,又称序、前言、序文等。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最早时多列于书末,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来一般置于书前,而称附于书末的为跋,或称后记。古人写诗词,前面所加的说明文字也叫“序”。序言一般由书稿作者本人撰写,多是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如鲁迅的《〈呐喊〉自序》。也有的由别人撰写,多是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如孙中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部作品的序言不一定只有一篇,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就有七篇序。一般说来,书再版一次就可以有一篇序。古人送别以诗相赠,将诗收集在一起后,所加的说明文字,称为“赠序”。如唐代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之人士……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虽然并不附加于赠诗的前后,也都叫赠序。内容多为推崇、赞许或勉励之意,已和赠序的原意不完全相同。赠序不同于序言,序言针对的是书籍或诗文,而赠序所面对的是送别的人。它是写作者和对方的友谊、关系,表达对对方的期望和关心等。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导言又称导论、绪论等,它是在书籍开头部分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本书的主旨、内容、体例等的,但与序言不同。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主旨及内容。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俊格之际。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士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关于作者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周思来人在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毕生的革命活动中,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再接再厉,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中国的时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促使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一开始就是与帝国主义利益相对立的。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认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摸索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一种表现。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致力于推翻清朝政府的斗争,他一心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幻想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帮助下,完成革命事业,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幻想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使中国革命出现了全新的形势。在新形势下,在反复实践中,孙中山勇于接受历史教训,大胆抛弃旧的认识,不断克服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妥协。革命后期,他不顾国民党右派和各种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坚决联合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依靠工农大众,与中国共产党人携手密切合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奋斗,对推动当时的革命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辛亥广州起义简介为了振兴中华,将祖国从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和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秘密会议,黄兴、赵声和南洋同盟会会员代表多人出席。筹议集中力量,再一次在广州发动起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清政府作最后一搏。会议决定挑选青年革命志士五百人为“先锋”(敢死队),联合倾向革命的新军和会党,共同发难。会后,南洋和美洲各地华侨积极认捐,不少人变卖财产,毁家资助,共承担起义经费达港币18.7万元之巨。至1911年1月底,黄兴在香港成立统筹部,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活动,并派人联络广西、上海、湖北、湖南各地的革命党人。4月23日,黄兴离港赴穗,住小东营五号机关,定于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当时革命党人中洋溢着杀身成仁、捐躯报国的激情,不少人都给亲人写下了激昂壮烈、义无反顾的绝命书,表达了他们激昂的斗志,崇高的情怀。起义前夕,国内各省许多青年都纷纷云集广州,不少海外青年,特别是在日本的留学生,闻讯即自动返国,奔赴前线。战斗中青年们非常勇敢,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来执信胸腿负伤,血透外衣,仍奋勇争先。战前因试制炸药而断了一臂的喻培伦,战斗中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所向披靡,后因弹尽伤重而被捕。受审时他对清吏说:“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其他不少被捕的革命斗士都视死如归,从容就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而就义者29人,其他战死者当时无法确计。检查遗骸,共得72具。革命党人潘达微为之营葬于广州白云山麓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这次起义牺牲了80多位同志,许多是从各省调集来的精英和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的坚毅不拔的伟大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当年秋天,起义领导人黄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土写了一首《蝶恋花》: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革命队伍中的确出了“鼠子”。本来在起义时兵分四路,有一路因出了内奸,弹药未全运出,有枪无弹,不敢发;有两路指挥者临阵退缩,也未敢动。只有黄兴亲自率领的一路(主力)一百几十人直冲总督府,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阅读指导】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到达桂林,要讨伐军阀徐世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此时的孙中山肩上担负着讨贼兴师的重任。正值此时,邹鲁请求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序,所以,孙中山写的这篇序文,是序文,更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文章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恰当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无论是写辛亥广州起义,还是写烈士墓碑的修建以及论述撰序的目的,字字句句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而叙事、议论和抒情,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第1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赞扬了革命党人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并对黄花岗起义的价值予以高度的评价。该段以“然”字为转折,分成两层。第一层赞颂了革命者坚毅不挠的斗争精神,突出了黄花岗起义的死伤之惨重:“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损失是十分惨重的。这一层在对革命者礼赞的同时,也饱含作者巨大的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悲痛之情。第二层笔锋一转,肯定这次起义的价值,表达方式由叙述转入了抒情。“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采用对偶、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的冲天豪气,他们不畏死亡,正视鲜血,其革命豪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孙中山把这次起义作为武昌起义的序幕,评价其价值足“与武昌之役并寿”。作者的感情也由沉痛走向了高昂。第2段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在本段中,作者的笔锋再转,以“顾”字为始,又由上文的高昂转入了悲痛。悲痛的原因是,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七年”、“十年”两个时间概念,表明给烈士修墓、编纂事略的时间跨度之长。“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的类比,表达了对有些烈士的史料不足的情况的痛惜。烈士们受冷落的境况和上文所写的黄花岗起义的价值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在段末以“滋可痛已”的强烈感叹传达出了他的悲痛之情。第3至4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叙说了作者作序的目的所在,是本文的重点。作者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建立中华民国的理想,从而使烈士事略能够永远流传于世。开头一句是第一层,简说了邹君求序一事。然后陈述时局:一方面,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另一方面,自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不获实行,表明自己的责任在这个非常环境中非常重。第三层是一组正反对比,先从正面陈说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论说仅仅对革命者的遗事空发感慨是无济于事的,号召人们为国奋斗。第4段是第四层,点明了文章写作主旨,即痛逝者,勖国人。本文感情色彩十分浓烈,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对革命者的敬仰,通过“贼氛”、“菁华”、“浩气”等词语体现出来。文章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主次分明,第1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2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3段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多用排偶句,整散结合,适于诵读。全文中心突出,情理并茂,文采斐然。【思考与探究】请你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确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可以指导学生好好体会。文章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则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勋国人”之理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显然;“菁华”、“碧血”、“浩气”,表彰之情可掬。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读来琅琅上口。此外,比喻精辟,用典切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采。【相关资料】补充注释1.“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嗷,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跪路者屡”:“造”即时代,区别于下文“民国肇造”中作建立解的“造”。“艰难险城”与“顾路者屡”,当主要指革命党人发动和组织的1895年10月广州起义,1904年11月长沙起义,1906年底萍。测、难起义,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同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同年9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同年12月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钦州起义,同年4月河口起义,包括1910年2月和1911年4月两次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是在第二次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等大小多次武装起义的均归失败和革命党人的不断牺牲。“贼”,指满清反动统治者,区别于下文“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中指北洋军阀的“贼”。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2.“碧血”语出《庄子·外物》中“谷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之句;后多用它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3.“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变乱”,系指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夭折;1913年3月坚持“共和”制度的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被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钩、洪达祖派遣的特务武士英所刺杀;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并于1915年12月公然宣布恢复帝制,自称为“皇帝”;1917年7月段棋瑞导演张勋复辟的丑剧;1917年7月开始的护法运动支持了仅一年又告失败,以及段棋瑞、徐世昌、曹银、吴佩罕、张作霖等新老军阀的连年混战等情况。4.“史载田横事”:田横(?一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本齐国贵族。秦朝末年,从兄田膻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不久为汉军所破,投奔彭越
本文标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及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