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陈其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编写,是基于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为学生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六个模块都是绕有兴趣的历史专题:改革思想与实践—特别涉及到英美法等著名思想家的实践,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过程;当代的战争与和平;著名历史人物、历史的奥秘,文化遗产.内容集中、具体、生动深入易于激发起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2.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拓宽了必修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并且可以加深对必修课的重温,加深理解.3.为进一步的历史学习打下初步基础如《探索历史的奥秘》一册中,由瞿林东先生亲自执笔的《历史与历史的重现》一个单元,深入浅出地讲了四个问题:(1)区别两种不同的历史(2)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3)研究历史的方法(4)历史学的社会功用。:选修5:《我们身边的历史学》李守常史学要论(24页)白寿彝《和青少年朋友谈学历史》(28页)学习历史有什么用?这对真正有志于从事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有益处的.三、使用建议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既然选修课是学生主动选取,一般说来比必修课的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主动参与性、学习动力就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更宽阔的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如可以增加探究和讨论活动、辩论、写论文、读书报告、历史调查,等.2.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原因:1.有的专题比较专深、冷僻(如选修一中的梭伦改革;奥秘中的三星堆二里头文化)2。有的理论性比较强(如和平与发展问题)3。有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比较敏感(如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历史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朝鲜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续)注意在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在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前提下,建议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规划、组织、制订预案如何回答、解释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以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引导到正确的结论上来。案例美国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朝鲜战争3.突出趣味性既然专题本身就充满情趣,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金字塔、奥林匹亚、三星堆世界大战、局部战争、伟大历史人物的生平,等等。4、加强启发性历史学习的目的是感悟历史,从历史中获得对现代的理解、对未来的期盼、对思想品质的陶冶。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就在于从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中的正确解释中得到启发。教师有责任有意识地用自己的历史感悟启迪学生。使历史学习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境界,但避免生硬灌输。5、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由于课程是选修性质,模块下的各个子专题就显得更加相对独立,彼此间的联系和历史逻辑性较弱。因此:1、可以从不同考虑出发,打破原有顺序、重新组织内容。2.详略得当突出主题,取精用弘。何谓“取精用弘”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实质、影响过程虽然生动,但避免纯军事历史的,进行纯细节描述的讲法.再如:牛顿:主要是他的科学精神和谦逊态度,及其学说对人类社会的推动.(132页:学思之窗)詹天佑:科学精神爱国情怀(122页学思之窗)选修课程分模块介绍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主编及编者主编:黄朴民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多部历史学专著,其中多部著作荣获“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国家图书大奖。主要编写人员为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历史室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等。主要编写者本书主要编写人员为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历史室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工作的高级编辑研究人员等。二、主要内容中外历史上9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外国5个即古代希腊梭伦改革、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埃及的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同时,本书还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实际,安排了3个活动课,供学生选用。三.基本结构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个改革实例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或4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学习总结,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四、主要特点结构严谨,线索清晰、主题鲜明、便于教学: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个改革实例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或4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深入浅出文字生动、趣味性强突出探究性: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学习总结,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强栏目设计问题设计五、教学建议(1)把握主题思想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3、通过改革,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4、历史上改革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教学建议(2)多种途径、多种组合:严格遵循课标、课本的顺序依地域的整合(欧亚非)依性质的整合(如近代化改革)以对比为目的的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阿里改革)教学建议(3)难易有别难:梭伦改革阿里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易: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难易有别梭伦改革---在高等院校的世界通史课程中,此改革讲得相对粗略。但是根据课标最少也要设计3课时的内容。目前的课本内容比较细。此专题是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前奏或铺垫。理论上不太易于把握、概念也较多:部落、城邦、贵族与平民、古代农业与工商业、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度、僭主政治。可以结合必修一的古代雅典,进行回顾,加以铺垫。梭伦改革理论问题:--国家形成理论--工商业奴隶主的作用--奴隶主城邦民主政治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因为它的形成过程非常纯粹,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露干涉…..另一方面,因为它使一个具有很高发展形态的国家—民主共和国,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恩格斯.阿里改革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没有任何知识基础。需要将近代时期非洲、埃及的历史加以适当的知识铺垫: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马木路克的统治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土地制度--宗教地产经济政策:农工、商政治文化军事政治上:国务会议(内阁)(但是儿子任议长)中央集权文化上:开放政策学习西方保持本民族文化军事改革:基本上西化如何评价?一.背景的复杂性二.人物的复杂性三.改革目的:巩固封建制度追求民族独立富强四.途径和手段五.结果与影响六.历史的相似性(中国的戊戌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初中虽接触过三课时:内容相当充实深入而详细新概念很多民族国家东正教天主教“因信称义”重点和难点一.社会历史背景1.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历史过渡,是现实社会根源;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发展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二.宗教改革的历史渊源三.宗教改革的过程1.路德宗教改革2.加尔文宗教改革3.英国宗教改革(自上而下)对宗教改革的评价普遍观点:1.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2.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3.新教成为精神武器,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提法和讲法民族问题---同化汉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汉族也受到鲜卑人的影响--畜牧业服装等教学建议4:转换视角其他的教师已经相当熟悉,在初中和现行高中中也属比较传统的内容学生也易于理解.虽是传统内容,但视角不同:处于模块中一个子专题的地位,其功用也有所变化。如探究活动课中: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特别是王变法为什么阻力如此之大?注意王安石的执著,数次辞职,精神可嘉。从改革中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失败或不太成功的改革:脱离现实脱离国情抓不主主要矛盾过于超前激进自下而上的基础不够自上而下的政策不对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一、主编及作者主编: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姜守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主任,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曾参与国家历史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主要作者: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高等院校历史系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员编审北京西城教研员四中高级教师二、主要内容由七个历史专题组成:涉及西欧封建专制理论,近代以来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民主与专制的冲突;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近代时期欧美及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重要文献;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建立;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建立;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两个探究活动课。内容分析1.按地域:西欧北美占2/3中国占1/32.按民主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占4/5强无产阶级和社会足主义民主占1/5弱3.认真分析,本册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与现行高中教材相同,可以说是传统的内容。只有第一单元中的西方专制主义理论阿奎那是比较陌生的内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专题体的结构中,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认识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于通史体,这些知识内容的把握和运用,需要老师们重新认识,并且变换角度加以理解和讲授。内容虽相同视角却有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专题体的结构中,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认识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于通史体,这些知识内容的把握和运用,需要老师们重新认识,并且变换角度加以理解和讲授。比如“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战斗檄文中”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内容,但是这里是把它们集中到一起,放在“民主思想”的主题下,讲授侧重点与现行教材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变化。三.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专制和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其实不是历史课应当强调的)四.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与必修课有紧密的联系,甚至有很多的重复。(1)与必修一中的政治制度,如欧美(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2)与必修三中的社会思想文化中的启蒙运动、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也有联系利用这些已经教授过的知识,对理解这个模块之下的“专制和民主”思想的主题肯定是有益的。五、需要注意把握的问题1.搞清概念如“专制”和“民主”的概念要搞清楚。“民主”一词的起源、内涵、外延在东方西方、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国家有各自的定义和特定内容,不能一概而论。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专制”和“民主”的概念不是抽象的、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具体的、有联系的和发展变化的。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多种教学思路要尽量通过联系和对比的方法,加深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如:(1)中国与外国的联系近代中国如何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冲击(2)对比,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的后果为什么与西方的不同(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有何异同?4.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2)近代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真心帮助中国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3)中国人民为什么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道路?是否历史的必然选择?目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是凭空而来的?还是近现代世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解决学生的困惑西方自古就有民主法制?中国自古就是专制?代议制度完美无缺?西方选举制度两党制度(反对党的监督)权力的分割与制衡(特别是司法)美国与中国政治制度的牵强对比具体历史和国情的产物例如: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历史、价值观、时代、地理环境人口成分例如美国总统选举总统人选选举过程选举人团-最高法院选民的政治态度和政党倾向客观承认其优点:从防止腐败和专权角度讲,承认有其积极意义六、教学建议(1)抓住主题思想民主与专制的对立和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中国封建专制的辨证分析与评价.民主与专制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中
本文标题: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