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第二课应用创新演练知能综合提升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D.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解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没有列入变法措施中。答案:D2.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这说明()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史料分析可知: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教材知识和题干材料之意,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A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它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解析:本题属因果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其改良思想深深地打上这一阶级的烙印,反映出这一阶级的弱点:软弱、妥协。同时,其对封建势力妥协,也反映出时代特点:封建势力强大。答案:D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准许臣民上书言事C.派人赴日本留学等D.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解析:A项措施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答案A5.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③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其中③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列出,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之间的斗争贯穿变法的始终。答案:D6.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解析: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开辟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路的是林则徐和魏源改变了中国政体的是辛亥革命,故A、B、D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答案:C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持怎样的态度?(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分)(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解析:本题提供材料,认识戊戌变法的缺陷,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1)问应注意概括材料一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第(2)问应结合材料分析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态度,第(3)问应综合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对农民阶级的态度所体现的根本缺陷。第(4)问应注意分析材料四的观点。答案:(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2)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4)不正确。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第二课应用创新演练知能综合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