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二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学案
1高二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学案主干梳理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2.法制走向健全(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3)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当前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概念阐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深化探究讲史料史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导读史料说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史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导读史料表明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史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中国法制建设史》导读史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练史料史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史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探究:对比史料一和史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读背知识点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3.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使基层民主选举得到落实。巩固训练1.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也是历届人民政府的不懈追求。下列说法不能恰当反映以上讲话主题的是()A.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C.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D.当前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阶段及其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探索创立阶段“彻底砸烂公、检、法”B.曲折前进阶段“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C.严重挫折阶段“走民主的新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2D.恢复完善阶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4.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织“围脖”燃起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B.强调人们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积极性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现象的实质在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5.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它强调保护公民的财产以及人身权利B.村民自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C.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D.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6.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7.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进程的有力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他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做的努力。(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新中国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答案(1)基本内涵:政府由普选产生;以三民主义和民有、民治、民享为原则;以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为特征;以独立、团结、统一与合作为外交目的。所做的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促成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倡导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为方针的和平建国的途径;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选举村民委员会3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