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英吉沙县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答案写到规定的位置)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4、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5、《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6.“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兵权收归中央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7.《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8、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9.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2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柏拉图改革12、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表决。这种政治现象发生于()A.古代雅典B.古代罗马C.中国原始社会末期D.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3、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该法律的特点有()①有一些习惯法②是成文法③是公民法④是万民法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14、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是()15、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习惯法16、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A.十月革命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D.二月革命17、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原则,彻底否定了君主制。这种以“民主”对抗“专制”、“民权”对抗“君权”、“人权”对抗“神权”、“法治”对抗“人治”的体制,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中的“它”是指()A.美国1787年宪法B.英国的《大宪章》C.英国的《权利法案》D.《德意志帝国宪法》18、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A.总统B.参议院C.众议院D.最高法院19、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320.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B.民主性C.普选制D.法制化2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C.洪秀全D.《天朝田亩制度》23、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25、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A.导演的创作手记B.历史学家的访谈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26.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A.武装斗争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C.开展土地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27、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4D.红军长征28、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29、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30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5英吉沙县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第Ⅱ卷(共计40分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33题13分)31、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法治取代人治。回答相关问题。(1)美国学者马文•佩里说:“希伯来人因其先知而出名,希腊人以其哲学家著称于世,而罗马人的天才表现在法律和政体方面。”(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要了解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天才表现”,你可以查阅到最系统的法典是什么?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美国成立之处,为防止专制,它采用了怎样的原则?(2分)并举例说明。(2分)题号一二(31)二(32)二(33)总得分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6(3)回顾宪政从梦想变为现实。请将下表补充完整。(6分)年代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1689年A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A:B:C: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2)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8分)7(3)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4)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3分)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1)依据材料一,指出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的哪位执政官推行了一场改革?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材料二:战国时期,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哪次变法改革的主张?其首次提出了什么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的积极作用是什么?(5分)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梁启超(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哪次变法改革的主张?这场改革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分)(4)综上,简单谈谈你对改革运动的看法。(2分)8英吉沙县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31(1)《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代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2)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相互制衡。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3)(4分)a《权利法案》b1787c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2答案:(1)“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作战。(3)共同主题: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4)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派。影响:渡江作战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33.【12分】(1)梭伦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