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二年级历史阶段测试试卷
1高二年级历史阶段测试(2011、10)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试卷包括两部分:选择与非选择。选择题作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作答在答卷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商报》1898年1月声称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胶州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说,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之后,美国提出了:A.公使进驻北京B.占领威海卫C.门户开放政策D.租借胶州湾3.右图是旧画报上的一幅新闻图片,图中现象的消失距今最少有A.80年B.90年C.100年D.110年4、《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外相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清政府的这笔战争赔款,对日本来说①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②成为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资本来源③进一步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④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6.《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7、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2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维新派D革命派8.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当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经济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9、“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0、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A.新文化运动B.抵制日货运动C.五四运动D.五卅运动11、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了中共“一大”的是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1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收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称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13、如右图所反映的形势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洋务运动之前D.甲午战争之后14、2005年9月14日是上海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追溯历史,对复旦大学创立有直接影响的是3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清末“新政”D.新文化运动15、19世界中叶之后,西学再度传入中国的背景是A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B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交通通畅C洋务派掌权力主全面引进西方文化D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中国传统文化16、下表是某同学拟定的关于“三民主义”发言提纲。其中错误的表述是A背景B时间C内容D意义A背景B时间C内容D意义17、鲁迅在《狂热日记》中借狂人之口说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多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文中的“吃人”二字寓指A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吃人的野蛮习俗B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一场大骗局C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野蛮的历史D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危害、压抑人性18、蔡元培说过:“孙氏(中山)一方面主张恢复固有的道德与职能,一方面主张学习外国之所长,是为国粹与欧化的折中。”孙中山虽然没有参加中西文化论战,但是,在蔡元培看来,孙中山关于中西文化的观点是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B固守中国传统文化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中西文化结合,相互为用19、在甲午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20、近代民族工业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地区优越的位置B外商和洋务运动的影响C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D沿海地区有商贸的传统21、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历史事件能成为其佐证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义和团运动⑤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⑤22、1919年5月,上海“大世界”娱乐场的跑马场生意突然萧条下来,有人在其大门上背景:20世纪初,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内容: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意义:集中表达了共和革命的基本理念,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4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对联中“亡羊”寓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C日本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遭到失败2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24、19世纪末一部译著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以“物竞”“天择”“竞存”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这部译著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5、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新”主要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26、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学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7.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8、下列观点最有可能出自郑观应的是A.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B.自强之术在于练兵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D.“泰西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国,不独以兵为战,且以商为战。”29.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①南昌②瑞金③井冈山④延安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30.“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关于称呼的变化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演变是A.民主共和→君主专制B.农耕文明→工业文明C.等级分明→民主平等D.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辛亥革命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问题:(10分)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辛亥革命。(3分)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辛亥革命。(3分)3)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评价辛亥革命?(4分)32.两个“聋子”的对话(14分)材料一二百年前,大英帝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分乘五艘船只,浩浩荡荡,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材料二(1792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出访中国)这就是历史赋予远东和远西的机会。但是聋子——地球上最强大的聋子——之间的对话使这个机会付诸东流。……欧亚大陆的两极在50年里将从文化冲突变成兵戎相见。——[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3分)(2)怎样理解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聋子之间的对话?”(6分)(3)列举“欧亚大陆的两极在50年里兵戎相见”的主要事实。(2分)(4)为什么说马戛尔尼访华是“历史赋予远东和远西的机会”?(3分)33.我看戊戌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6——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问题:(16分)(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6分)(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4分)(3)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6分)7高二年级历史阶段测试答卷(2011、10)班级姓名学号得分—31.辛亥革命(10分)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辛亥革命。(3分)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辛亥革命。(3分)3)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评价辛亥革命?(4分)32.两个“聋子”的对话(14分)(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3分)(2)怎样理解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聋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历史阶段测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