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综合检测题
第七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隐性遗传方式,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不同。2.小吴同学对高中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不恰当的是()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C.生物出现新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合成受DNA控制,故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3.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不同。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按顺序出现的生物类型的几种排列,可能性最大的是()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自养D.厌氧异养、光能自养、需氧异养[答案]D5.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答案]D[解析]突变的利害取决于环境,无所谓有利突变多少。突变中的基因突变才可以增加等位基因数量,产生的基因有可能是隐性基因,也有可能是显性基因。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合称为突变。6.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答案]B[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7.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色,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B.32%C.50%D.64%[答案]B[解析]该人为组成的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80×2)/(100×2)]×100%=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见,该种群产生的B配子和b配子的比例分别是80%和20%,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子代Bb的比例为16%+16%=32%。见下表:8.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9.外形相似但不同种类的鱼,在生殖时把各自的精子和卵排放在同一水域中,其中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内。这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A.生态隔离B.地理隔离C.行为隔离D.生殖隔离[答案]D10.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大约占人群的7%,根据这一概率推算,女性色盲占人群的比率大约为()A.0.25%B.0.49%C.0.7%D.1.4%[答案]B[解析]据题意女性色盲占人群的比率为7%×7%=0.49%。1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使基因库不能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重组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A[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12.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猎豹与斑马、兰花与蛾都是典型的共同进化的实例,捕食者一般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13.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一个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的性状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14.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1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A.产生变异的机制B.自然选择所起作用C.生物的适应性D.生殖过剩的原因[答案]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不能很好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16.鉴定牧民放牧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主要的依据是()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D.野马比牧马更适合野生环境[答案]C[解析]区别两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存在生殖隔离。17.隔离的本质是()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答案]C[解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从本质上讲,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地理条件、生殖条件,使基因不能在个体间自由交流。18.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这种抗性解释最好的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由于生殖隔离形成C.病毒的某种结构的用进废退D.自然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保留[答案]D[解析]抗流感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是因为流感病毒对旧的疫苗产生了抗药性。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0.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绝灭[答案]D[解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若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此昆虫就会被淘汰甚至绝灭。21.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个现象属于()①细胞识别②抗性③生殖隔离④应激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作用,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生殖隔离现象。22.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接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连续自交没有改变基因频率,仍然是各占1/2,只是改变了基因型频率;Fn是F1自交了n-1次,故此过程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的分离。23.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C.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答案]D[解析]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但不能判断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毛色的遗传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都会出现题中的杂交结果,所以无从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的具体位置。24.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A.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D.m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答案]C[解析]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无差异,所以不能是分子鉴定的依据。25.隔离导致()A.物种绝灭B.物种形成C.物种不能交配繁殖D.导致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6.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答案]B[解析]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达尔文用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物种是可变的,选择是定向的。A选项符合达尔文的观点,但与题意不符。D选项是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点。2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变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答案]B28.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活资源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答案]C29.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3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答案]D[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11分)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这一调查显示大熊猫种群的濒危和中国历史上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过程传递给后代。(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
本文标题: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综合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