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练习题
1仙桃中学高二年级必修第四章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3.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4。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变化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的值将不改变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降低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提高2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6.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池塘中的一群鱼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乳酸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7.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A.竞争和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C.竞争和种内互助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8.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10.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C.b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D.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11.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浅体色群体中出现了少数深体色的个体,其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大约在第10代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A基因,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C.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D.环境变黑有利于深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该种群基因库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新物种即将产生12.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1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一错误的是()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囟组成了这个种群0102030405060701.00.80.60.40.2A的基因频率世代4的基因库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数量稳定阶段D.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14.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15.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A.15000B.116.6250C.17500D.7000016.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以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17.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8.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19.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5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20.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l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A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上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1号瓶中的细菌培养到第6天时,细菌个体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PH的变化等B.由乙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捕食C.丙图中的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量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是细菌利用环境中有机物生存并繁殖后代,与此同时,细菌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利于小球藻的大量繁殖D.本题中,是否给予光照条件,不会改变1、2、3号瓶中的实验结果二、填空题2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6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小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①依数据作图,并据图分析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___只/平方米。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曲线(A,B),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环境中的增长)。(2)曲线(A,B),表示种群在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呈“”型曲线。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是由于。(3)曲线B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4)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①严密封储粮食;②清除生活垃圾;③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④施用剧毒农药7(5)观察下图鸡苗的存活曲线.养鸡场经营经营状况最佳的是()23.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下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8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