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二语文期中复习题四
1高二()班号姓名高二语文期中复习题四一、阅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课本),完成1—10题1、司马迁,字,是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家。其史学巨著《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史记》的五种主要体例是、、、书和表。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并指出其活用特点。①宁许以负.秦曲()②臣请完.璧归赵()③怒发上.冲冠()④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⑦大王必欲急.臣()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⑨于是相如前.进缻()⑩左右欲刃.相如()⑾且庸人尚羞之()⑿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⒀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⒁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指出下列语句的文言句式主要特点。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③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君何以知燕王?()⑤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⑦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⑧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⑨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⑩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⑴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⑵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⑸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⑹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⑻相如闻,不肯与会。2⑼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⑽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⑾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⑿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节选这一部分的文字,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6、有人说,本文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A、删去此段则第2段和第4段衔接得自然;B、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请你试根据文章布局的道理予以反驳。7、本文第2段写赵国君臣对是否给秦国和氏璧议而未决,有什么作用?8、作者记述在渑池之会时,通过哪些字来写出秦王对赵王的侮辱?9、“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10、简要评析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形象。二、阅读下文,完成1-10题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本文作者,字玄成,是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史以“诤臣“称之,曾被封为郑国公,世称魏郑公,谥文贞。魏征主持修《隋书》、《群书治要》。《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本文选自。“疏”是奏议的一种,要求。2、唐太宗在魏征时曾留下一段名言:“人以铜为镜,;以古为镜,;3,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并指出其活用特点。①必固.其根本()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③不念居安.思危.()④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⑤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⑥载舟覆.舟()⑦则思知止以安.人()⑧则思江海下.百川()⑨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择善.而从之()⑾何必劳.神苦.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③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④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5、从全文看,治国的“根本”和“泉源”是,作者以此谏疏,提出“十思”的最终目的是使帝王能够。(用原文语句回答)6、梳理本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填空。①提出问题:人君当思——。②分析问题:为什么思——。③解决问题:思些什么——。7、“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中水比喻,舟比喻。这个比喻含义是:。8、本文开头用什么方法提出论点?“思国之安”与“积其德义”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句法上看,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9、举例分析本文的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10、简析本文的的写作特点。4三、思考下列作文题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一根很长的竹竿,不把它弄断,怎么使它变短?答案是找一根比它更长的竹竿!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长短大小、好坏优劣,关键是你用什么东西来参照,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用怎样的心怀来容纳。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瑞典男孩莫尔8岁生日那天,学校允许他在班上分发自己“生日派对”的邀请函。有两个同学没有发到。校方认为,莫尔这样做有歧视同学之嫌,于是以维护同学权益为由,没收了他发出的全部邀请函。莫尔的父亲则认为,孩子有权利选择向谁发出邀请,学校无权干涉;况且那两个同学,一个过去也没有邀请莫尔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另一个则经常欺负莫尔。此事在瑞典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大讨论。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1春)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探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戍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项心理学的对比研究,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调查人们心目中最具智慧的人和事。结果发现中国人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是诸葛亮,最具智慧的事是“空城计”和“草船借箭”;美国人心目中最具智慧的人是爱因斯坦、牛顿、亚里士多德等科学家和思想家,最具智慧的事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5、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布克利被称为“世界最差拳击手”。在过去的五年里,他未赢过一场比赛,甚至创下了连输88场的“世界记录”。但他屡败屡战,平时在体育馆刻苦训练,一旦接到比赛邀请,又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布克利的目标是打满300场。在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时,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当我年轻时,我是一个爱惹麻烦的野孩子,是拳击让我的生活有了奋斗目标。”在他看来,胜负早已变得无足轻重,最重要的,莫过于尽情享受拼搏的快感。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这位世界最差拳击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心里怎么想,眼里就会看见什么!”5高二语文期中复习题四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课本),完成1—10题1、子长西汉思想纪传无韵之离骚本纪世家列传2、①使……承担使动用法②使……完整使动用法③向上名词作状语④穿着怀揣均名词作动词⑤坚守形容词作动词信约动词作名词⑥尊重形容词作动词⑦使……着急使动用法(逼迫形容词作动词)⑧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⑨走上前名词作动词⑩用刀杀名词作动词⑾以……为羞(觉得羞耻)意动用法⑿以……为先意动用法急难(危急情况)形容词作名词⒀宽恕形容词作动词⒁从小路名词作状语3、①被动(语意)、介宾短语后置②判断③被动、省略④宾语前置⑤被动、介宾短语后置⑥定语后置省略⑦省略⑧判断⑨被动、省略⑩省略4、⑴赵王想不给,就又担忧秦国发兵打来赵国。⑵要是秦国拿了我的璧,不给我们城怎么办?⑶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给他璧,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⑷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叫人把璧送回去了,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⑸秦王估计这件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⑹秦王左右侍卫想要杀掉相如,相如瞪着眼怒视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⑺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盆。⑻相如听说了这话,不肯和他见面。⑼我们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⑽但我想到,强暴的秦国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的原因,只是由于有我们两个人在。⑾我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⑿我这粗野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竟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啊!5、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后文二人矛盾设伏笔。6、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7、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以城易璧”,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从而烘托出蔺相如的胆识。8、通过“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来写。“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相当)9、二者都热爱国家,忠于赵国,都仇恨秦国。10、廉颇:忠于国家,深谋远虑,勇武过人;虽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但负荆请罪,又表现出他为人坦诚、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的性格。(有勇有谋,知错即改)蔺相如:智勇双全,不畏强暴,不计个人私怨,以国家前途、命运为重。(智勇双全,宽容大度)(智:审视度势之智、知人论事之智、随机应变之智、争取主动之智;勇:敢挑重担之勇、不畏强暴之勇、不怕牺牲之勇、隐忍退让之勇)二、阅读下文,完成1-10题1、魏征唐《魏郑公文集》分条陈述2、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见兴替3、①使……稳固②重大职责、重任形容词作名词③安逸的环境危难(危急情况)均形容词作名词④傲视、轻视形容词作动词⑤感念、怀念名词作动词表面上名词作状语⑥使……倾覆使动用法⑦使……安定使动用法⑧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⑨说坏话6的人、谗邪之人⑩良好的意见形容词作名词⑾使……劳使……苦使动用法4、①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②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③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④那么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5、思国之安,必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垂拱而治6、①思国之安,必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③诚能十思,垂拱而治7、人民君(政权)强调人民的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期中复习题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3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