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高二集体备课陈情表导学案
高二集体备课《陈情表》导学案时间:2010-1-5地点:高二年级办公室主持人:王凤琴主备人:王培备课成员:郝尊科、唐淑琴、张媛苓、王培、王凤琴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法建议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自学方法1、自主探究2、讨论交流3问答法自学方法建议抓住文本,利用现有所有资料,对文本进行研读(生字、生词、精彩句子、段落疏通)。前15分钟建议自主探究,适时与老师交流10分钟,如有必要可与同组同学合作交流,后15分钟各组长组织展示交流(组长组织应抓紧时间,高效讨论)课文学习导引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个人智慧窗2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惋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文章的逻辑严密和章法多变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预习、学习思考(一)预设问题1、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2、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4、文本研习①层次结构全文共四段,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第1段:自诉。写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处境。进,无以报答;退,不能回报。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进一3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由于李密是蜀汉降臣,为避免晋武帝的猜忌,这段一开始他就援引武帝“”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接着歌颂新朝“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德政,作为上表陈情的铺垫,紧接着委婉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并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本段叙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讲了两层意思。第三段中哪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层意思?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一段全段的内容?概括层意的两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概括段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作者首先用四十四和九十六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二)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课文知识展演过程:知识能力自测一、自学评价第一课时1、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②臣欲奉诏奔驰③则告诉不许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2、解释下列实词的意义:(1)期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举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戍卒叫,函谷举举大计亦死(3)矜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公亦以此自矜(4)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道(5)拜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6)悯祖母刘悯臣孤弱愿陛下矜悯愚诚(7)奉逮奉圣朝,沐浴德化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8)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9)夙而刘夙婴疾病夙遭闵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0)当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臣具以表闻(2)则刘病日笃4、翻译下列句子:(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6.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8.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9.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第二课时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6C、察臣孝廉察:考察。D、形影相吊吊:安慰。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终鲜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芳草鲜美(新鲜)B.、夙遭闵凶(早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晨)C、行年四岁(经历)九岁不行(走路)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行)《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D、门衰祚薄(浅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不薄今人爱古人(看不起)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委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依靠科学教育,加速解决这一问题的工作思路。B.不到下午6点,天就黑了,大街上已经出现了下班的人流和车流了,可是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C.许多国家正在研发高速磁浮列车,高速磁浮列车没有轮子和转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今年夏天被炒得很热的“超级女生”在娱乐圈内引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如今活动已经结束了,但“超级女生”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娱乐品牌。75、.课文名句填空。(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2)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4)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注:牸(zì)牛:雌牛。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将异居异居:住到别处。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次审理。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8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怀之称代前文的“张允济”。B、可以牛归之称代前文的“女婿”。C、元武县司闻之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D、结庵守之称代前文的“葱”。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二、问题探讨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参考: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9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
本文标题:高二集体备课陈情表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