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两次鸦片战争1、2、3太平天国运动4、5、6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7、8、9、10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1社会生活的变迁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珠海一模)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年份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1820年之前约值1000枚铜钱1827年1300枚1838年1600枚1845年2200枚或更多一些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解析:A从材料的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现象愈演愈烈,说明白银外流严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造成中国白银外流的是鸦片走私严重。2.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B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导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3.(2012年武汉联考)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D从材料中的“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领事裁判权”造成的不良影响。4.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A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革命史观,四个选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5.下表是中国人口变动的情况:年代公元(年)人口数(万人)备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41345.7《清实录·宣宗》卷364咸丰元年185143216.4《东华续录》咸丰十一年186126688.9《东华续录》宣统年间1909~191136814.6《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46340胡焕康《中国人口之分布》对于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晚清以来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B.人口数大幅下降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C.人口统计数据可信度低D.近代中国人口增殖条件优越解析:B从咸丰元年到咸丰十一年,人口严重下降,与太平天国运动有直接关系,B项正确,A项错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增殖条件并不优越,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中国人口变动情况基本符合史实,具有一定的可信度,C项错误。6.“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解析:C根据题干“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说明该事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表明该事件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综合上述可知,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是太平天国运动。7.(2012年枣庄检测)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量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多,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③;B项正确。8.李鸿章旅游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从上述细节我们推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解析:A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之一,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上,不愿改革政体。9.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变动带来的变化。由表格第四、第五列内容可知①正确;由表格第一、二、三列内容可知②分析正确;小农经济下农民安土重迁,而在近代大量到城市谋生,可知③推论正确;1912年清政府统治终结,④不正确,排除。10.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的衰败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解析:C上海较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使其充分发挥了长江流域对外贸易口岸的作用。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她善于利用这一切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即在‘现代派’和‘保守派’之间活动,并以煽动其中一些人反对另外一些人的办法来维持其政权,从而使当代的真正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里所说的“现代派”和“保守派”分别指的是()A.中国的“洋务派”和“顽固派”B.中国的“革命派”和“立宪派”C.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D.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解析:A从“使当代的真正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可以判断C、D两项错误,中国“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不是有人煽动形成的,B项错误。材料中的“她”指慈禧,她利用的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矛盾。12.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题材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篇80篇37篇比例33%67%《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解析:C由图表信息可知,《申报》中对国内和国际的时论比例较大,而对本埠的时论比例较小,可见《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7分,14题25分,共52分)13.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12分)时间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1898年戊戌变法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1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实际要求按照革命史观,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两个发展趋势;第(2)问要求用现代史观审读近代中国社会,以此视角认识洋务运动,要求认识洋务运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表现。答案:(1)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6分)(2)经济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有利于抵制西方经济侵略,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5分)文化上: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近代中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5分)政治上: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专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文化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作用。(5分)1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7分)(3)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渗透和关联”的?(12分)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信息“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归纳答案要点。第(2)问,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回答即可。第(3)问,渗透从列强侵略的方式和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解答,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关联主要从中国农业文明为西方工业文明提供原料和市场进行解答。答案:(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6分)(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7分)(3)相互渗透和关联: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6分)使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6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