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发布:盛建立时间:2009-3-1717:46:24来源:银川高级中学点击:7946【课标考纲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汉与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知识梳理】1.分封制与宗法制制度对比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内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历史作用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相互关系分封是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而立;宗法制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有宗法便有分封,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分封制下的集权。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朝代帝王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秦始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汉武帝设“中朝”;各置刺史;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隋文帝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太祖元世祖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二府;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贫。顶峰明清时期明太祖明成祖雍正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重点知识点拨】1、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作用:①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3、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①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4、两大基本矛盾:两大矛盾: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还有第三个趋势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拓展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13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2分)(2)在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两对基本矛盾。请以北宋、明朝为例,阐述北宋解决中央与地方、明朝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6分)(3)试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影响。(4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高三专题复习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者:姒吉霞文章来源:陕西省西安中学点击数:1934更新时间:2006-4-1主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陕西省西安中学姒吉霞概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知识梳理●基本线索:建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并衰落:明清。●演变历程分析:1.秦朝的建立(1)内容:①确立皇权至高无上;②确立以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和郡县制;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④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分封制、宗法制和郡县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郡县制是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战国时期,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体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2.两汉时期的巩固与发展(1)内容:西汉──①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基本解除了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实行刺史制度;③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2)特点:①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②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新指导思想。3.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1)内容:①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开设科举制度,广罗人才,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2)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4.北宋时期的进一步加强(1)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①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立更戍法;设三行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②政权: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③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2)特点:①强干弱枝;②分权基础上的分权──地方分权。5.元朝(1)内容: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另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关于行省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2)特点:①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②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6.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1)内容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设厂卫特务机构,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督与控制;③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互相牵制;④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主义。清朝──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设立军机处,强化君权,实行更严酷的文字狱(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3)思考: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为它标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用皇权的绝对化及特务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加的消极作用。重点问题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