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共60分)(以下每题2分,共60分)1.北宋的科举制在隋唐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发展的是()A.考试实行“弥封”、“誊录制度B.形成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C.增设进士科,以策论考试为主选拔人才,D.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2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说明南宋政府()A.对官吏知人善任B.注意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海外贸易D.增关税以摆脱财政危机3.元朝诗人宋道传的诗中曾描写某种手工业技术:“乌镠笥滑脱绒(茸)核(光滑的铁杆将绒和核脱开),竹弓弦紧翻云涛。”诗中所描写的是当时()A.制瓷的高超技术B.雕版印刷术的兴盛C.冶炼技术的进步D.棉纺织技术的发展4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C.采行汉法,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5.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直接作用是()A.为迅速增长的人口解决口粮B.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C.导致南方推广种植双季稻D.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程度6.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能清楚掌握大臣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是通过()A.君臣关系和睦,推心置腹交流B.严格执行制度,大臣定期汇报C.设置锦衣卫制度,监视臣民活动D.作为内阁学士;皇帝特别关注7.《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A.要清除权臣,加强皇权B.决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C.挑起皇权与相权的冲突D.增设官员,协助其理政8.“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第2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熙皇帝所写的这首诗所叙述的事件是()A与俄划定东部边界B.出兵收复台湾C.设置伊犁将军D.颁布“迁海令”9.《明史》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这种做法主要表现于()A.官方的“朝贡贸易”B.民间的月港贸易C.传统的“丝绸之路”D.澳门的转口贸易10.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从奏议看,李侍尧主张()A.关闭广州通商口岸B.允许外商越冬贸易C.增设其他外贸口岸D.严格限制外商的行为11.据文献记载:“今海内一统,……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当时的统治者是()A.永乐皇帝B.嘉靖皇帝C.康熙皇帝D.乾隆皇帝12.明末清初,在引进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的媒介是()A.开明士大夫B.新式学堂C.留学生D.传教士13.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交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民主政治思想1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闭关镂国状态被打破15.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第3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A.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B.协定关税C.一批有识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D.签订《南京条约》16.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C.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东北与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B.《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南京条约》C.《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现,主要原因在于()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的政权一直不稳定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D.脱离当时中国社会实际情况19.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加大D.西方国家阻碍中国发展20.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侵略势力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D.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2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2.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题联指向的是()①台湾②澳门③香港④英国⑤法国⑥日本⑦咸丰帝⑧光绪帝⑨宣统帝A.①⑥⑧B.②⑤⑨C.②⑥⑨D.①④⑧23.戊戌变法兴起的社会背景是()①洋务自强美好憧憬的失败②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③康梁等维新人士宣传发动④光绪皇帝大力支持变法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第4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2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②④25、孔子主张“正名”即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它体现了孔子:A、强调“礼”B、重视“仁”C、提倡“德”D、主张“孝”26、《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配享的牌位。后来,朱元璋特命重编《孟子节文》,对《孟子》进行删减。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A.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揭示了西周分封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在特征,即:A.周王亲自实施B.为了兼治天下C.以血亲为纽带D.奖励有功之臣2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A、礼制规范B、家族制度C、道德教化D、礼仪制度30、“二程”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称: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B、“父子有亲,君臣有义”C、“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二、非选择题(共9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常州奔牛闸记》(1)由材料内容判断,作者生活于什么朝代?说出判断的理由。(3分)(1)南宋。因为材料提及的故都开封即北宋的都城。(2)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2)北宋时,南方经济地位已显得十分重要,到南宋时南方农业生产发展迅猛,水稻已跃居全国粮食生产的首位,太湖地区成为全国的粮仓;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向第5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南转移完成的趋势。32.简释“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的演变过程。(共9分)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3分)南宋:朱熹继承、发扬“二程”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明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3分)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知”(3分)33.从儒家学说的核心、历代儒家提出的一系列道德信条、道德教化实例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共10分)核心:如何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建立在高度道德意识基础上的自觉行为,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一切行为的起点。(3分)观点: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义”;汉代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作为永恒的道德准则;宋明理学家更将儒家的道德准则提升至宇宙本原的高度,要求人们自觉地“明天理,灭人欲”。(4分)实例:孔子教育弟子即以德行训练置于首位;宋代以来,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3分)。34.古代老百姓遇见官吏,往往自称“小民”,尊称对方为“大人”、“大老爷”。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8分)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基础表现在:中国的君主政治始于国家形成之初,起点早,持续时间长,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传统社会观念始终将君尊臣卑、官大民小视为天经地义,历代皇帝也以“家国同构”的精神,保持着君与父的双重身份,官吏也被看作父权的代表,政治与道德合力推动专制集权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思想氛围下,出现百姓自称“小民”,尊称官员为“大人”就不足为奇了。(4分)出现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表现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强化了“君权神授”这一思想。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看,儒家伦理强化了等级差别。(4分)35、国宝的流失和回归主题。(共16分)材料一:在2000年4月30日和5月2日,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劝阻,公开拍卖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兽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当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不惜代价,以总价3000万港元勇购三件兽头,受到国人的热烈欢迎。左图就是当时回归祖国的三件兽头中的其中一个(铜牛头)。(图略)材料二:十二生肖兽头铸造于240多年前的乾隆盛世,后经战乱,漂泊海外140多年。现在得以回归祖国。请回答:(1)兽头是重要的圆明园文物,你知道这些精美的制品是怎样流失到海外的吗?(4分)(2)对于花巨资收回国宝,有人以为不值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国宝的流失和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第6页共7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3)2009年12月4日,是圆明园罹难148周年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列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8分)(1)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夺走的。(2)你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不同意。说明:第一,国宝漂泊海外140多年,现在回归祖国,它们是中国由盛转衰到再次复兴的历史见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其次,兽头是重要的圆明园文物,而圆明园又是整个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回购兽头的民族意义十分重大。第三、十二生肖在中国甚至世界雕
本文标题:高三月考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