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生物必修123填空题实验题1
1高三生物必修123填空题实验题时间:70分钟总分90分1.(13分)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下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丁(1)图丙中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2)图丁中曲线的意义是:。(3)图丙中由②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结合形成三碳分子,随后发生三碳分子的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和。(4)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5)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6)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B点往方向移;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µmo1/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µmo1/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µmo1/m2·s。(7)图丁中限制A~C段黑藻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点以后限制黑藻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8)当水中缺Mg时c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2.(8分)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性的神经递质。abc2(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3.(10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衣壳蛋白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序号检测对象中文名称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1HBsAg表面抗原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2HBsAb表面抗体人体产生,保护肝脏3HBeAgE抗原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4HBeAbE抗体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5HBcAb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当得到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和。(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填“有”或“没有”)显著的传染性。(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_______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4.(8分)某家畜的耳朵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但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项目基因组合A、B同时存在(A__B__型)A存在、B不存在(A__bb型)B存在、A不存在(aaB__型)A和B都不存在(aabb型)耳朵形状尖状圆状椭圆状倒扇状杂交组合甲:尖状×倒扇状→1F:尖状,圆状,椭圆状,倒扇状乙:圆状×圆状→1F:圆状,倒扇状丙:椭圆状×圆状→1F:全是尖状(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2)除了上述的3种组合之外,如果进行尖状×倒扇状杂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是圆状,则基3因型是。如果进行尖状×尖状杂交,得到后代表现型是尖状,则基因型是。(3)让乙组后代F1中圆状的家畜与另一纯合椭圆状的家畜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4)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圆状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椭圆状的杂合子理论上有只。(5)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5.(13分)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下图为人体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贫困山区的居民如果长期吃不到碘盐,身体处于缺碘的状态,那么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人在口渴时,激素⑤(名称)的释放量将,该激素是在合成,作用是。(2)人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寒冷的室外,血液中激素③④含量立即上升的是(填序号);同时,皮肤血管,意义是。(3)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会通过调节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与人体血糖调节有直接关系的激素有。某人进食后和空腹测定血糖浓度在160mg/dL以上,还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该人可能患有_______病,该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所学知识解释多饮、多食、多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会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4(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的形式进行流动。无机环境主要以形式存在。(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填数字序号)。(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克。7.(12分)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改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8.(12分)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9.(8分)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该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5【答案】(1)浆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2)有(3)效应T(4)HBV入侵肝细胞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5)DNA【答案】(1)测交1:1:1:1(2)圆状基因型是:Aabb尖状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3)尖状:椭圆状=2:1(4)80(5)61/4【答案】(1)增加抗利尿激素增加下丘脑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④收缩减小血流量,减少热量的散失(3)神经和体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2CO(2)光和③④⑤(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4)竞争和捕食875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必修123填空题实验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7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