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力测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含解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2012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1题)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为此后历朝沿用2.(2012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1题)《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1题)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严格C.中央集权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4.(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2题)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利于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2年11月同安一中高一期中3题)秦朝置闽中郡,福建作为正式行政区归入中央版图。当时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考试选拔B.皇帝任命C.地方推荐D.世代相袭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2题)公元前5世纪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②中国确立中央到地方直接的管理体系③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2年9月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2题)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9.(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一期中12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中朝以削弱宰相权力B.禁止武臣掌握州郡权力C.颁布推恩令消除地方威胁D.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10.(2012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2题)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消除地方割据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11.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题)2011年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开幕。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第四次亲临“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词“两岸轻舟过万重”,预祝活动圆满成功。毛氏文化已将浙江江山与湖南韶山、江西吉水、浙江宁波、台湾、美国等地毛氏宗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江山毛氏史上有一位明朝的毛恺,一生“为官廿四任,一身正气立朝纲;历宦四十年,两袖清风还乡里”,因曾最高任礼部、吏部和刑部的尚书,故民间尊之以“毛尚书”。关于明朝的尚书,你认为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地位相当于秦朝的丞相B.地位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长官C.地位仅同于唐朝的六部长官D.地位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无异13.(2012年11月揭阳梅州高三联考12题)在商朝有相当多的卜人与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几乎每事都要都有要占卜,这表明A.商朝的专制特征明显B.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浓厚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和谐D.君权神授与天人咸应14.(2011年11月禹州一模1题)《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A.世袭制B.察举制C.军功爵制D.九品中正制15.(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2题)“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变化创新。汉朝对秦朝“有所损益”的措施是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刺史制④实行皇帝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6.(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6题)(21分)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材料二:秦朝疆域图材料三:元朝行省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8分)(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5分)(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17.(2012年2月温州一模38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入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摧倾共和。——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引者注:材料三中“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指在统一前提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历史观。(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所说“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左面的图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右面的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汉初的封国制后来酿成了七国之乱,威胁到汉朝的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故错误的是D,因此此题应该选择D。2.A解析: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故选A。3.B4.B5.B6.D解析: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7.C解析:本题从时间信息上入手,采用排除,可迅速解答。公元前5世纪,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中国确立中央到地方直接的管理体系是在秦王朝,时间应为公元前3世纪,因此,②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8.A解析:本题目考查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故审批权在门下省和皇帝手中。9.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禁止武臣掌握州郡权力出现在宋朝初期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州郡做知州管理地方,所以应选择B。10.B解析:“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大意是:元代的建立是依赖当初世祖忽必列的雄武,元代的灭亡主要因为权臣揽权,皇帝被蒙蔽皇权被削弱。……如果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就容易使大臣专权。这一材料说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准备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握处理国家政务,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11.A解析:①②③是秦、隋、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兴建的工程或采取的措施,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和专制决策背道而驰。12.C13.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内外服制度指的是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是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还有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此题应该是指王权和神权相结合,故此题应该选择B。14.B15.A二、非选择题16.(1)分封制。(2分)特点:周武王和周成王两次分封;地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2分)影响: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区域。(4分)(2)实行郡县制度。(2分)特点: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4分)(3)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宣政院。(3分)特点:因地制宜。(2分)(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2分)17.(1)分土建邦(封邦建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改变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局面(改变了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的局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8分)(2)王夫之认为郡县制沿用两千年是势之所趋:对天子来说,实行郡县制不利,王朝统治时间短;对天下(百姓)来说,郡县制比分封制的危害小。(6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社会史观,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论天命等对历史的主宰。(2分)(3)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中华民国建立),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或《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或人民认识到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地国家的主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公开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10分,答5点即得满分)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力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