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207-2012年薛城高二上学期期末
1高二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卷7-2011—2012学年度期末考试2012.012-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A3-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以礼入法,以礼入俗A4-3.史学家冯友兰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是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水能载舟也能覆舟B5-4.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己有耻B.天命论、生知论C.天下为主,君为客D.工商皆民生之本D6-5.《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商品生产B.多种经营C.因地制宜D.重农抑商C6-6.下表是我国古代教育的记载情况,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时期文字材料文物材料夏《孟子》记载“夏曰校。”尚无商《礼记》记载“殷曰学。”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周《学记》“家有塾、党有庠、国有学”。出土的殷墟甲骨文A.对夏朝学校的研究,还有待于充实史料B.殷墟甲骨文为研究商朝教育提供了文物史料C.商周的学校制度具有相当的规模D.周朝出现了供贵族子弟就学的官学C9-7.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的风情。下列作品能体现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C10-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利史料②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③杂剧融合了汉调、秦腔等形式④三幅图片体现了时代的先后顺序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C12-9.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画家个人爱好B.人文主义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D12-10.某同学购买了一本书,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世界和人的发现”、“社会和节庆”等。此书最可能是A.《地理大发现》B.《科学与启蒙运动》C.《论自由与代议政治》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D12-11.下列这三幅画反映的主题是A.人文主义B.殖民扩张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C14-12.“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3C.“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A14-13.右侧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B3300-1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些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确立A20-1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B.“三个有利于”标准C.阶级斗争分析法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A20-16.“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A.重视商业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16.A。由“专行贾”“兵贾相资,遂雄岛夷”等信息可看出,魏源主张重视商业发展来增强军事力量,使国家走向富强;B、C、D均与材料本意不符。20-1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C422-18.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B21-19.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帝制B.尊孔C.亡国D.革命A3500-20.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23-21.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会阻碍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B15-22.“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引文中“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B.进化论的出现C.牛顿力学的建立D.“日心说”的提出C25-23.“我有时自问,为什么我会是那个发现相对论的人。我想原因在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绝不会停下来思考有关空间和时间的问题。这些是小孩子想的东西。但当我长大成人以后,我才开始对空间和时间产生疑问。自然,我要比一个孩子思考得更深入些”。爱因斯坦发现的革命性的科学观念是A.真理存在于人的童贞的状态B.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否定经典物理学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C.要用于思考怀疑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D.科学真理面前不分年龄大小B28-2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A29-25.“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是指A.三个代表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C.科学发展观D.义务教育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26.(16分)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他主张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是“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并提出“美德由教育而来”。——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材料二马丁路德把人文主义引入了宗教。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他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4分)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3)列出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概述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要表现。(6分)(4)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26.(16分)(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和知识;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2)意见: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分)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2分)(3)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分)主要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自由平等。(4分)(4)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2分)27.(18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潮流的嬗变,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个多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化最为剧烈,思想观念更新最为迅速的时期,中国人民从古代中世纪走向了现代社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哪些进步思潮或主张使“中国人民从古代中世纪走向了现代社会”?(6分)6材料二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前后相隔21年,它们有什么联系?大家知道,“戊戌”在思想文化上是启蒙,在反对民族压迫上是救亡,在政治运动上是革新。启蒙、救亡、革新是相互联接、相互促进的。“五四”比“戊戌”大大的前进了,“戊戌”是中国近代启蒙的发端,“五四”则是启蒙运动的推进。——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2)对于“五四则是启蒙运动的推进”,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材料三毛泽东和邓小平知名学者的评价他(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对于中国的前途如同列宁对苏联所具有的类似历史意义。——经济学家施密特(德)“邓小平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社会发展要依赖于中国人民和自己的领导人。——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3)围绕“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和“邓小平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请举出两人的思想贡献。(4分)“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27.(18分)(1)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五四运动进一步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6分)(3)贡献: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4分)这种情感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这种情感促进了民族的复兴个国家的强盛。(2分)28.(16分)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人类一次又一次更新了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如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牛顿、达尔文借以驱逐“造物主”的主要科学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下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中国西方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②1590年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207-2012年薛城高二上学期期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