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提纲
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2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例5)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例7)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3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知识要点归纳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4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知识要点归纳一、先秦商业产生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四、宋元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⑤海外贸易发达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5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4.元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开辟了海运,五、明清商业缓慢发展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富室之全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遍地徽商”说;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第4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知识要点归纳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2.清朝发展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二、“重农抑商”政策6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海禁”的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