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地理3编写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第一部分《必修地理3》编写思路一、区域地理是本册教材讲述的主要内容区域地理教学在基础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幻灯片4地理3与前两册教材在学科范畴上的区别幻灯片8地理3与初中区域地理的衔接和区别幻灯片7关于区域地理学的一些认识o以区域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历程中最古老且实用性强的研究领域之一。《山海经》《尚书·禹贡》以及西方早期地理学著作(地理学源于区域、最终也要回到区域中)o近20年以来区域地理在我国地理基础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高考关于“地理不实用论”、国土整治的背景、市场体制下的国家经济发展)•1949-1978年,我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区域发展完全从属于国家战略取向,区域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生产力合理布局的主题进行的。包括以大项目为中心配套建设的联合选厂与区域规划、全国生产力布局宏观战略、农业区划等。•1978年改革开发之后,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区域发展开始活跃,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区域综合研究的发展。区域发展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宏观规划战略、区域政策、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取消地理高考,其中一个说法是地理学科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实用性没有在中学教学中得到有效体现。•1997年大纲中,出现了《地理第二册(选修)》的国土整治系列案例。•2002年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又推出了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模块。基本认识:必须在基础教育中告诉学生,地理到底在解决国家经济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具有什么样的实用价值。o新课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区域地理教育的衔接和区别衔接:都注重用案例的方式来认识区域、重视方法和原理的落实;区别:初中区域地理重视不同的区域类型以及学会去抓住区域的特色;而高中区域地理则要求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地理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二教材的内容与体系组合1.从利于学生掌握的角度,编排和组合教学内容(幻灯片10)2.在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方面,教材编写针对课程标准,做了一些选择和调整(幻灯片1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区域内到区域间从自然到经济(一)利于认知的体系结构对体系结构的几点说明关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核心主题:区域发展关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将提供哪些有利或制约因素,人们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地理条件。•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单独的选修课《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2.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都多少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3.集中单列一节,重点放在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上。•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森林与湿地各选一例)•关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三、典型案例的分析方法为什么选择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怎样选择典型案例?怎样展开典型案例分析的?为什么选择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关于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典型案例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基础教育领域。从同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举一反三,学会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知识向同类知识迁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某区域为例上一轮高中教材的编写经验从1997年开始,逐步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来呈现国土整治的内容。新课标教材对上一轮教材的继承和创新。上一轮高中教材地理选修二(人教版)与新课标教材地理必修3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1.以真实的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材2.以问题(关注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线索来整合教材内容3.叙述过程中始终贯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根据课标要求,在案例的选择上,教材不仅仅关注我国的区域发展问题,也选用了部分国外的案例。2.上一轮地理教材重点关注的是我国的国土整治问题和部分区域发展案例,而新课标教材完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取选择典型案例。3.新教材在“活动”等栏目的设计上更加突出设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更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怎样选择典型案例?逐一落实课标要求的主题内容典型性和说明性(如区域农业)真实性中外兼顾说明:地理3的案例与前两册的不同以区域农业为例•1.地理范围足够大,可以形成规模农业效益。•2.内部地形单元相对齐全,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经营。•3.无论在农业的生态性还是商品化程度,都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资示范。案例选材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荒漠化的防治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为典型和严重的地区;我国政府在荒漠化的治理上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近年来巴西雨林开发和保护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谈能源资源开发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能源;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能源基地又是全国仅见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谈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是世界上较早以现代综合理念进行流域开发的范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协调下,整套系统运行了大半个世纪,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现在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案例选材原因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谈区域农业发展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经济地域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谈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近20年以来东亚乃至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与资源的赋存条件极度不平衡;跨区域调配资源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重要事件;西气东输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以东亚为例谈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比较三册必修教材中案例的不同必修一、二的案例必修三的案例1.比较短小活泼,可以随文穿插2.只陈述,不作分析3.针对正文中所述原理、规律、方法、模式,案例提供一种现实的场景1.篇幅较长,以课文的形式出现2.需要进行分析3.以案例的展开来实现每个主题的教学,原理、规模、方法等包含在案例中怎样展开典型案例分析的?通过总述,提出问题,引出案例“见事见理”,即具体分析案例时,将其置于一般原理之中,夹叙夹议(幻灯片24)“进得去,跳得出”,即详细展开案例分析,但着眼点不在案例本身,而能迁移、扩展运用到其他区域(幻灯片27)说明:所选案例材料只是为了分析问题,本身不作教学要求举例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荒漠化知识和案例分析方法,对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原因展开分析。(幻灯片23)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在关注区域基本地理问题产生过程的同时,注意基本原理、理念的渗透西北荒漠化产生过程中: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机制(人为、自然)、抑制机制(防治措施)亚马孙热带雨林:雨林对全球的环境效益、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河流的综合开发:流域的综合管理理念(非单一部门对单一要素的管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区域产业升级的基本原理、产业结构调整原理、城市化的促进机制举例•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知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图文资料略)•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拉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基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图略)•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进一步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图略)•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图略)主题主要分析区域或事例延伸地区或内容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非洲萨赫勒地区;苏联垦荒区森林的保护和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能源资源的开发山西省内蒙古东部地区河流的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我国红水河流域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模式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产业转移东亚地区四、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内容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思路1.任何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包括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2.任何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区域的协作与竞争(不可能孤立于其他区域而发展)•每个区域案例分析都始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环境的建设:关注全球环境效益与区域经济效益的协调、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综合的开发与利用,关注各种利益的平衡发展第二部分《必修地理3》编写简介一、对课标的理解和落实课标设计思路的确定主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区域发展理论区域案例研究区域范围:中国中外兼顾区域数量:不求多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不是讲区域,更不是讲中国区域学习重点不是知识,而是思维和方法三个部分中,重点在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起引言和承转的作用,重在思维第三部分相对独立,要求较简单教材对课标的落实对“标准”逐条按要求落实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只作简单介绍突出本模块主题,详写第二部分所选区域作为案例材料,重在讲道理二、教材各章节与“标准”的对应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3条“标准”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0-13条“标准”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5条“标准”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5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8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6条“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7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教材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