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第一单元特点:1,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的文化素养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3,人民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作用:社会:国家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政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a科学技术b教育c文化产业。2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a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斗阵的重点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三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旦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第二单元空间扩展关系时间延续实质多基本形式:1民族节日:民族历史文化积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样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可从中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性味。2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前个性共性:1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民族国家文化内容形式各具特提色。2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手段: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印刷媒体的推广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意义:1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影响:社会制度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创新内容: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传统建筑(重要标志)、传统文艺(重要组成)、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特点: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3历史继承性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原因:1发展的实质是创新2创新是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3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错误方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创新与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地、是检验创新的根本标准。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4、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主义文化。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增(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5、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01)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6、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7、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6)与教材表述不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3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