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
1高三人文地理复习资料专题16人口增长(中国地理第三章人口和民族)1、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怎么统计?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如何理解?4、人口构成主要包括哪些?人口性别比代表什么含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构成年龄构成---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年龄人口组成状况;指少年儿童(0~14周岁),劳动人口(15~64周岁),老年人口(65周岁及以上)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性别比为96.5=每100名女性对应96.5名男性。5、人口金字塔的含义和类型?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6、比较两类国家的人口金字塔,理解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国家类型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人口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7%)严重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10%)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引发的社会问题加大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压力;国家积累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控制人口增长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工业化以前高高低人口规模小工业化初期高快速下降快速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中后期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上升、速度减缓人口规模扩大但速度减缓后工业化时期低低低趋于稳定或略有缩小增长型特点: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出生率高),人口高增长稳定特点:各年龄段数值相近缩减型特点:底座收缩,显示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出生率低),人口规模趋于萎缩27、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8、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对策?具体表现影响和后果人口对策人口基础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不利生活水平和教育发展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倡少生优育年龄构成轻,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高峰迭起,就业压力大老龄化日趋严重(未富先老)社会积累减少,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重等建立与完善社会养老等福利保障机制,坚决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造成治安、管理、交通、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压力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注重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9、读“上海人口金字塔图”,理解上海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读书本13页专栏部分)上海自1993年---2004年间,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同时,老龄化日趋严重;2004年上海实行符合“双方为独生子女”、“夫妇双方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等条件的允许生二胎。专题17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及区位优势?人口稠密区区位优势东亚中低纬度、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沿海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故人口稠密南亚西欧中纬度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平;沿海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北美东部世界人口集中三大趋势: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向城市集中☆2、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形成原因?所在国家或地区形成原因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加拿大北部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不适宜居住撒哈拉大沙漠,大自流盆地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旱,不适宜居住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寒缺氧,不适宜居住☆3、分析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分区人口分布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人口占全国95%(面积仅占全国43%)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人文条件: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黑河—腾冲以西人口稀疏,人口占全国5%自然条件:气候较干旱、海拔高、地形崎岖;多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及政策?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川、云、贵;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等;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制度。35、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劳务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向发达国家转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难民迁移—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迫使人口向安全地带迁移智力迁移—发展中国家人才向发达国家迁移,欠发达地区人才向发达地区迁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是主要原因三峡移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迁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生态移民(生态环境的改变)6、谈谈农民工进城务工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流入地:增加了迁入地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增加了流入地住房、交通、治安管理等困难。流出地:农民工通过收入转移、回乡投资等形式,带动了迁出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又使得迁出地劳动力外流,正常农业受到影响,形成“妇老农业”“留守子女”等问题7、谈谈“智力迁移”对人才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智力迁移”是区域社会间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有:增强了迁入地(输入国)的科技实力,节约了教育经费;造成迁出地(输出国)人才匮乏,与发达地区(国家)的发展差距拉大。8、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影响因素?由西(内陆)向东(沿海)迁移。原因: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就业条件好。西部地区由于农业不断深化发展,农村中出现较多剩余劳动力。9、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负相关)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2、如何理解关于“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图: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在同心圆结构模式中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随远离市中心,依次布局为商业、居住、工业、农业用地2)、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土地价格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4)、从城市中心到郊区,各类用地的土地利用的效益如何变化?商业在城市中心可以创造高额利润,土地利用效益最高,足以支付高额地价,故布局在市中心;离开市中心,商业用地效益下降,居住用地效益相对增大,故形成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用地区域;工业生产需要低密度厂房和仓库,占地面积大,单位土地产生的效益低于居住用地,因此成为第三圈层;农业用地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城市最外围地价最低的地区5)、随离市中心越远,哪种用地效益降低的幅度最大?商业用地4☆4、请说明城市各功能区布局特点?功能区布局特点商业区位于城市及各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居住区交通便捷、环境适宜、污染轻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往往靠近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地价较低文教区交通、通讯便捷,环境优美风景区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4、城市空间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专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1、城市等级体系的划分方法?按规模划分: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新加坡等)我国城市体系划分: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天津、沈阳大连、西安兰州)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省内区域中心城市(温州、宁波、苏州、无锡等)县级中心城市(昆山、江阴等)县以下中心镇(浙江西塘、江苏周庄,上海朱家角等)按非农业人口数量划分:超大城市(500W以上),特大城市(100W以上),大城市(50W~100W),中等城市(20~50W),小城市(20W以下)。3、为什么大城市土地的地价不是平滑下降,而是随远离市中心,呈锯齿状下降?在交通枢纽或交通结点处地价会高于周边区域,故往往形成副中心或与区域中心,但低等级的商业中心地价始终低于高一级的商业中心的地价。大城市空间结构复杂,往往有多个中心(一个主中心,几个副中心);如上海,CBD由外滩、北外滩和浦东陆家嘴构成,还形成了徐家汇副中心,五角场等副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可分为那几级?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请参考书本92页表7.2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如上海,由一个CBD,多个副中心及区域中心构成;而规模较小的城市只有单一的商业中心;城市职能如工业城市鞍山,工业用地面积大;如香港为商业金融城市,整个城市只有商业和居住用地,基本上没有工业和农业用地;旅游城市三亚风景区成为城市空间主格调,工业用地极少;城市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如兰州、宜昌等沿江城市,城市用地沿江狭长布局;十堰这样的山区城市则沿山谷绵延扩展;沿海城市大连则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平原地区城市保定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5按城市职能划分为:综合性城市和专业性城市2、城市群形成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的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3、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六大城市群?读书本47页熟记。4、说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优势条件?沿江靠海,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地处平坦肥沃的冲击平原,气候湿润,农业发达;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专题21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根本动力。2、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4、理解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区别?含义表现原因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使人口经济进一步集中郊区化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表现为市中心人口数量下降,郊区人口数量增加,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①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②中心城区由于旧城改造和市政动迁导致大量居民外迁;③大量新建小区位于郊区,环境优美,交通日益完善,逆城市化大城市的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迁移的过程表现为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下降,乡村和小城市从事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增加①发达国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②发达国家的乡村和小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③私人汽车的普及、交通网络发达3、读书本52~53页,思考以下问题理解。1)、读图6.22“世界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比重比较”,说出第三产业比重高低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第三产业比重高低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所谓产业结构现代化,就是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的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发展城市就能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2)、读图6.23,思考,为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如何调整?读图反映出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快,第二产业占近一半,说明我国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但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说明在未来的发展中,稳定第二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目标。3)、城市化超前与滞后为何不利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超前是指产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超前会导致大量城市公共资源闲置和浪费,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和公共设施;城市化滞后是指城市的发展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这会使得城市的服务和基本供应不能满足人口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产生住房、交通灯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化滞后还会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影响到农村与农业现代化。一般认为,我国城市化中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推进产业现代化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65、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本文标题:高三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