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强化练习
1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一、选择题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2.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3.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B.建立军队C.制定礼乐D.营建都城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直辖市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重庆5.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宗教D.血缘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恒王、周顷王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7.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利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8.通过宗法制度,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9.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2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政治11.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1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失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主张中央集权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5.秦灭六国之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16.2002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37000余枚简牍,这批秦简上可有“洞庭郡”的字样。这里所说的“洞庭郡”是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域B.相当于“县”,隶属于郡C.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行政机构D.中央政府以下的四级统治机构17.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恺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3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定南越18.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的问题是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B.说明中国古代政治相对停滞的特征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20.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然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之》请回答:(1)材料二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推行这种制度的目的。(4分)(2)该制度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相仿西周分封治国的方法吗?说明理由。(5分)22.阅读下列材料(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4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史记·楚世家》请回答:这个是什么事件?(2分)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3.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5高一历史第1、2课强化练习参考答案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12345678910CAACDABCBB11121314151617181920BAADCACBBC21.【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周王室的统治。(2)作用: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了一套比商代封国制度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制度。不能。理由:血缘关系不能维持长久的政治关系;诸侯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威胁王权和中央的统治。22.【答案】事件:楚王问鼎。说明: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挑战。23.【答案】天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6高一历史单元测评一参考答案1——5BCACA6——10CBDBB11——15CCACB16——18ACB19.【答案】(1)分封制的崩溃。(2)制度:郡县制。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丗禄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唐末出现了藩镇割据。汉代: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对王国的控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宋代:从集中军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中央,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重文臣轻武将;重中央轻地方。(4)原因: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进行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5)政治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制度的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20.【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2)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军机大臣接受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3)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4)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5)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强化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