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中模块教学培训内容
模块与模块教学计划—鹿崇云—前言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提要模块的概念实施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模块教学计划的制定一、模块的概念(一)模块的定义与内涵一个模块是由某一个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构成模块的基本条件1.某一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2.赋予18个学时(二)模块设置的作用与意义第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按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为体育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进入高中课程,提供了整合的空间,为课程内容及时更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第二,模块课程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体育师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备、体育文化等资源,为学校提供了选择课程发展、构建学校特色的空间。第三,模块课程能使学校有可能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灵活安排课程,为学生形成和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学习创造条件。第四,模块课程既可以在宏观上整体规划课程,有利于科目间的融合,又可以在微观上调整科目的内部结构,使课程结构不断趋向合理。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模块及其真正的运作,高中改革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等先进理念就难以得到充分地落实。(三)模块设置的教学组织方式变革■教学组织方式变得灵活、生动;■提出了学科发展的个性化及特色化;■强化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四)模块设计的依据1.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模块内容;2.以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模块内容;3.以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的系统性为目标设计模块内容;4.以便于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设计模块内容;5.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条件设计模块内容。(五)模块设计的要求1.要遵循水平目标达成的原则;2.内容要明确、具体;内容间要有机联系;3.全面、科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4.突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体现专项技术学习与健身锻炼手段的有机结合;5.注重兴趣的培养,体现内容的实效性,使技能教学与人文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二、实施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模块是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资源,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相应的要求与建议,并且被赋予18学时获得1学分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凸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设计的特点:整合性和教学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结构的特性。(一)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和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实施教学。(二)模块教学目标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模块的教学目标应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2.模块的教学目标是水平目标的子目标,它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要表述为具体的学习结果;情意性目标要表述为可观察的行为表征。3.模块的教学目标在文字的表述上要简明扼要,要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要素。球类系列排球模块1(水平五)—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掌握运用排球技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兴趣;2.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的传、垫、扣、拦、发等基本技术,并在比赛中运用;通过多种练习的方法及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3.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参与运动的良好态度和习惯;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5、通过媒体了解有关重大赛事和知识信息,学会欣赏和评价排球比赛。课时达成目标教学内容21.了解排球项目需要的体能和具备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掌握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法;•能以友好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运动;•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创伤及简单的处理方法。1发展排球运动所需的身体素质,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排球运动的测试方法。2运动扭伤及其简单的处理方法;3排球运动的趣味性练习。51.制定出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有带动他人的意识;•复习、提高传、垫球技术;学会上手发球的动作方法•理解和掌握排球运动的简单规则,并能用于实践。1传球:对墙传、自传、趣味传球、两人传球;2垫球:徒手练习、对墙垫、自垫、两人对垫等3学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并进行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51.具有参与个人简单评价的意识;•提高运用媒体了解知识的能力及对排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初步掌握扣球技术;了解排球的有关战术内容。1.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1徒手练习,扣树叶,扣吊球,扣“四号位”“二号位”球。2站位方法及分工。3“中一二”进攻战术的讲解与演练。4评价方法介绍。41.建立排球主要技术的知识体系;学习排球裁判法;•初步了解和掌握拦网技术;•学会合作、学会比赛。1拦网:徒手练习,有球练习。2综合运用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进行教学比赛,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3分组,并自行组织教学比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21.初步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比赛;•通过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1.复习、巩固简单的战术配合,提高战术意识。•特定规则和要求的教学比赛;3.裁判实践。总计课时18•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掌握运用排球技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兴趣;•2.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的传、垫、扣、拦、发等基本技术,并在比赛中运用;通过多种练习的方法及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3.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参与运动的良好态度和习惯;•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5、通过媒体了解有关重大赛事和知识信息,学会欣赏和评价排球比赛。(三)模块教学内容的编排1.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身心影响的价值,开发富有时代气息。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2.在模块内安排学习内容时,要考虑主教材与辅教材的和谐搭配,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注意运动知识、技能与运动参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协调发展。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模块的整体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时中去,使学时计划成为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资源的整合(1)模块设计中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整合。重点是:一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的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特色、校园文化等资源;三要通过改造场地设施、改造运动项目、改造和自制器材设备来开发、创建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四要充分利用书、报、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获得体育与健康信息,及时更新模块中的知识点。(2)重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注意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作用。特别是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体育工作者,更是一名教育者,不仅自身是重要的资源,而且还是捕捉资源、运用资源、激活资源、生成资源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要在实践、反思、研究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包容,通过钻研、群体合作、专家引领,将模块设计工作做好。(五)优化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课程方案》指出:“每一模块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预设是模块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科学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对促进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实现教学内容的价值、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激活和生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1.模块计划中,应科学合理地预设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样化、选择性强的课程改变了“所有的学生学同样的课,同一学科的教师教同样的课”的状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课程结构的革新使得教师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特色的模块,而每一模块中教学行为的预设,都为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合理。2.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体育的主体和体育发展的主体,体现在:(1)学生主体是指在学习主体(2)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处于发展中尚未成熟的主体(3)学校体育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章进行学习(4)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体验、学会尝试、学会实践;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沟通、学会包容、学会协作;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转换思维、学会归纳发现、学会建构学习。总之,科学的学习方式给模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3)模块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良性的互动中,不断地激活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六)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解决好共性问题。与此同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小结从整体观念出发:水平教学设计是关键;从学分管理出发:模块教学设计是核心从操作层面出发:课时教学设计是落实的根本。三、如何利用人教版教材设计和制定模块教学计划结合具体示例说明人教版教科书的特点1.三贴近,促进学生的发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处理好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教科书的衔接4.体现必修与选项内容相结合的课程特点5.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呈现6.较好地处理了与高中课程相关的领域、科目的横向联系7.教科书与教师的教学用书密切配合,成为配套教材体操系列(男)技巧模块1(水平五)—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引起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操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了解技巧运动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好地掌握一套技巧动作的组合;提高自编组合的能力,体验成功。3.发展力量、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和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和体育道德,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发展体能,学会保护与帮助,掌握单个动作及套路组合方法;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合作精神的培养。课时达成目标教学内容学法和教法技术重、难点21.了解技巧运动的内容、特点、功能和锻炼价值。2.激发练习兴趣,了解学生技巧运动的基础。3.巩固和提高已学技巧运动的内容,增强体操意识。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有人扶持的手倒立,头手倒立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练习;利用多媒体或挂图,观看体操比赛VCD1.鱼跃前滚翻重点:跃起的高度。难点:控制空中动作2.倒立类动作重点:紧身、立腰、腿夹紧。难点:身体的控制能力41.掌握直腿后滚翻的动作技术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2.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及动作的节奏感3.感悟成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能互帮互学。1。学习直腿后滚翻。2。以直腿后滚翻为主的组合动作3。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方法1.示范、讲解、练习相结合。2.分小组开展互助性研究学习。3.自评、互评、比赛。直腿后滚翻:屈体叠紧、推掌。11.了解技巧平衡类动作的主要特征。2.掌握平衡类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发展平衡能力。3.提高兴趣、建立信心,能互帮互学1.俯平衡。2.侧平衡。1.合作学习,互相保护、帮助。2.交流、展示、比赛。3.自评、互评俯平衡、侧平衡:脚趾抓地、控制重心。体操系列(男)技巧模块1(水平五)—教学计划(续)课时达成目标教学内容学法和教法(策略)技术重、难点31.掌握倒立类动作的主要特征。2.掌握手倒立前滚翻的动作方法,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自我保护及相互保护的方法)3.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体验和感悟成功。1.手倒立前滚翻。2.以手倒立前滚翻为主的组合动作。3。学会手倒立前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方法1.示范、讲解、练习相结合。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
本文标题:高中模块教学培训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