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二历史测试题(必修二)
3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后的政策“社会主义的化合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联系各选项,①②④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③项“按劳分配”说法错误,实施“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答案B32.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④“进两步”是指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退一步”指的是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苏俄并没有退回到资本主义,排除①③。答案D33.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A.新经济政策B.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资本主义D.民主集中制解析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斯大林模式。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34、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解析】题干以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商品所做的一年努力得出“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的结论,说明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相互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C35.(2014·山东淄博七中月考)2010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争端解决公告,裁定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违反了相关规则,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A.是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C.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宗旨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的理解。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从题干可以看出A项不符合题意的;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项的论断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斗争目标,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致的,但这一目标尚未实现。【答案】D36.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致力于()。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C.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D.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故D项正确。【答案】D37.(2014·广东文综·T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答关键: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解析】选A。从关键信息“美国”“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断应该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与题干相符。B、C、D与题干无关。38.(2014·海南单科·T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答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选A。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消除,故D错误。39.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此次危机与全球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国际金融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③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确立④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C【解析】可用排除法解题,国际金融的发展不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排除①;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处于劣势地位,应排除②。40.“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二战后初期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包括()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②关贸总协定建立③欧共体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40.B【解析】欧共体体现的是区域集团化,而不结盟运动兴起则是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这不利于世界的一体化。43\材料一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整个17世纪中,从中世纪就已开始的呢绒制造业仍是英国的主要工业和最宝贵的输出品来源。在新工业中,采煤业的发展极其惊人。这一发展包括了采矿设备和排水机械的改进,这些改进促进了后来蒸汽机的发明。水力也比以前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材料二欧美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加强殖民掠夺,致力于打通远洋运输的瓶颈。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914年建成巴拿马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95年德国建成基尔运河。材料三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分布着重表现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现在(20世纪末),则主要以跨国公司的形式,进行全球范围大规模资源配置和生产的直接组织与销售。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使跨国公司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配置资源和直接组织生产与销售。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成立时间分布(全球500大公司在华(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扎堆”制造业投资企业行业分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三个阶段的时间范围及其经济发展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成立出现高峰期和“扎堆”制造业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4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特征根据材料从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动力变化来说明。材料二反映经济全球化第二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特征从生产工具、联系方式、以及材料三体现的国际分工特点等角度回答;材料三反映经济全球化第三个阶段,即二战后,经济发展特征根据材料概括。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环境来回答。第(3)问,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要理性应对,可以从抓住机遇、提高产品竞争力、吸引外资等角度回答。答案(1)第一阶段是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期间,其特征是: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工业生产以轻工业为主,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动力由人力向自然力转变。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其特征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机器生产成为经济的支柱,国际分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成为联结世界的媒介,现代化的交通则成为纽带。第三阶段是二战后至今,其特征是:全球范围大规模资源配置,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跨国公司是主要形式。(2)高峰期的原因: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扎堆”制造业的原因: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直接组织生产与销售提供了可能;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还在一个发展过程之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测试题(必修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8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