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2014年武安三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考试范围:湘教版必修三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2.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还是()A.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C.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界线读“北纬30˚附近两个三角洲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关于图中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角洲所在的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两处三角洲的气候特点相似C.两处三角洲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两处三角洲的自然带相同4.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都有植棉文化B.灌溉水源是两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老文明发源地D.两地都是本国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地区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两国相比()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6.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面积大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8.2012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该考察团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9.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0.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11.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1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中国科考队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3.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是()①西高东低的地形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1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15.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1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A.干流B.一级支流C.二级支流D.三级支流18.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工业19.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C.航道加宽加深,通航能力增强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列各题。20.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植被覆盖率增加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1.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生态改善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适宜地退耕还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读“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题。22.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23.影响图中①附近农业区域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市场B.交通C.气候D.土壤24.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合适的地点是()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A.三江平原B.辽河平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读“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25.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A.天然气B.石油C.煤炭D.水电26.下列关于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消费能源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C.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D.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27.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8.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29.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C.第一、二产业发达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30.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近日,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颜色较深部分)。该图的绘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DE(数字地球)第7页共8页◎第8页共8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II卷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40分)31.(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简述该地形区的地理意义。(4分)(2)图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是?分析该线闭合区域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4分)(3)分析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其原因。(4分)32.(15分)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年平均降水约l300毫米)由于长期耕作,缺乏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材料二下图。(1)分析材料一中所提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3分)(2)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且需求稳定;据图分别分析广州和诺克斯维尔两地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4分)(3)两条河流都主要靠降水补给,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两条河流航运条件的共同特点?(4分)(4)两条河流都进行了开发,并结合资源条件(自然资源)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除了改善航运和灌溉条件外,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其中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沿岸和察隅河谷,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材料二:1913年10月,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背着中国政府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这条肮脏的地图划线,将原本属于中国的西藏最肥沃的土地划到了印度的怀里,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及藏南部分图。(1)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分)(2)图中B处附近除水能资源丰富外,还有哪些能源优势?(4分)(3)藏南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是,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5分)第9页共4页◎第10页共4页参考答案1.B2.B3.C4.A5.A6.D7.B8.A9.D10.B11.B12.B13.D14.B15.A16.A17.C18.D19.D20.C21.C22.C23.A24.C25.A26.D27.D28.B29.D30.C31.(1)祁连山。(2分)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分界线(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分界线);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青海省和甘肃省分界线。(2分)(任意两条,答对一条线给1分,总分不超过2分)(2)400mm。(2分)东南暖湿气流(1分)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1分)(3)城市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2分)交通线附近地形平坦,补给条件好,交通便利,人口稠密。(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1分)。32.(1)过度开垦,破坏植被(1分);地形有较大起伏(1分);降水多且集中(1分);(2)广州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夏季易涝,冬季易旱(1分);诺克斯维尔降水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雨热不同期(1分),农作物生长季节水源不足(1分)。(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位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2分);地形: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航运条件差(2分)。(4)梯级(1分)防洪、发电、旅游、养殖、提高水质、有色冶金、土地利用等(任答3点、得3分)第11页共4页◎第12页共4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33.(1)①有大量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大。②河流落差大(4分)(2)太阳能;地热能(4分)(3)青稞(1分)有利条件:光照充足(2分);不利条件:热量不足(2分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