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卷(二)
1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消耗,一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双分子层A.7层B.8层C.9层D.11层4.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予a点一定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5.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传由a传至b的过程中,①膜外电流方向是a→bC.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N的兴奋6.下列有关血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7.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段时间内,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甲乙a甲乙a2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8.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表示的器官是心脏B.Ⅱ表示的器官是小肠,①表示消化吸收的过程C.Ⅲ表示的器官是肾脏,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9.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10.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B.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D.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12.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有可能是生产者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13.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3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14.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1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1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1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的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8.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4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19.(2013·深圳模拟)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2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21.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22.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右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kgB.22.5kgC.90kgD.20kg23.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经甲、乙、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C.④过程表示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5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不会损耗二、双项选择题(每题二分,有两个选项正确)25.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处给一个刺激,效应器中的肌肉会收缩B.b处的名称是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a所示的结构,在反射弧中叫做传入神经D.这个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26.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①⑦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27.下列物质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是A.质粒B.抗体C.DNA连接酶D.限制酶28.下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为“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图乙中g点相当于图甲中d~e段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29.如图为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曲线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6B.造成曲线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C.K值不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在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30.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三、非选择题31.(12分)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_______过程,而后者有。(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______刺激而活化。(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l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7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2分)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卷(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8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