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等教育学简答题1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什么?P28第一、宗教色彩浓厚。中世纪大学充满了宗教色彩,学校被教会控制,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内容浸透了神学精神。第二、自治权利高度凸现,自治权利在内部表现为大学实行自治,由学生或教师组成的行会来管理事务。在外部表现为反对来自外界的干涉,享有各种特权。第三、国际界限模糊,中世纪大学在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方面没有国籍的限制。第四、制度不健全。中世纪大学的早期办学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由度。2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发展状况,可以用规模庞大、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多种类型、层次、能级的教育结构,质量不高,效益较低来概括。未来的走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改革的步伐不会止息、发展是不变的主题、以质量为永恒的追求、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加强、联合办学的深化、收费教育的延伸、民办大学规模的增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等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高等教育的结果、层次不合理;2、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高等教育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存在与哪些方面?高等教育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存在宏观管理,也存在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国家集兴办者、投资者与管理者为一身。学校的兴建、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招生、分配等都在国家严密而具体的计划之中。计划手段造成以下后果:1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短缺,另一方面是重复建设、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2我国高等学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分合合。搬迁重建一直没有停止过,给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流失。3搞得过教育资源分配使用的随意性。微观管理来看:微观管理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管理。我国现在的大学还是以完成上级的计划、指令、任务为工作方向和目标。完成了上级的计划就完成了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拨款和其他资源,没有经营之责,也就不用过多地考虑办学的效率和效益。3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之间有怎样内在的联系?(1)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2)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3)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4)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3.1高等教育的本质551、高等教育本质:渗透于高深知识的发展轨迹之中,并在高深知识丰富的文化背景中,滋养出丰富的、完善的人性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理性人格,实现着高等教育的最终诉求。1、高深知识的生成,凝聚着高等教育主体的经验性。2高深知识的选择,体现着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性。3、高深知识的创造,体现着主体发展和超越性。4结合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背景与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背景: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在致力于结构改革与调整,其改革的方式、过程虽不尽相同,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已经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主流背景和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础、趋势与发展:1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2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3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改革的基本思路: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要发展自我特色,避免模式照搬3应当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的进行。4.1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存在那些问题,应当如何调整?存在的问题:1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严重,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的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的低劣;2一些应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多数高校不从宏观角度理性思考科类专业的废立,而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的建设,即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3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较少;4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应当由“对口性”向“适应性”,从而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具体来说:首先,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要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避免专业设置的短视行为。其次,要以综合化为基础来调整科类和专业结构,合并相近专业,避免重复建设,创建交叉型,边缘型学科专业,培养跨学科的符合人才;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形成新的学科专业,以节省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最后,科类和专业的调整应当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也需要高校能够从实际出发,理性选择。总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即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也与学科、专业自身的规律相关,所以在具体调整中应当适度、稳妥,不可盲目废立科类专业。5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大基础性功能。第一,育人功能。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样的个体意义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本体功能。高等教育的本质须回归到人本身,首先,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其次,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最后,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功能。第二,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在期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经济功能是在科技发展、社会生产现代化和人们的教育观念演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愈快,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愈高,这一功能就愈突出;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和传播、文化选择、文化批判等功能。5.1高教的社会功能有哪些?答: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现代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即社会公平、公正精神,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还体现在“社会批判”上。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首先,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其次,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高等教育是知识生产、经营和传播的知识性产业。再次,高等教育是生产高科技的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一,文化传承和传播;其二,文化选择;社会的主流文化,其三,文化的批判;对社会现实文化进行分析,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四,文化创新。4、其他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甄选和分类,分配和改造社会的功能6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怎样实现创新?(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基本原则(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保障7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特征通才教育特征:1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的普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专才教育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3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比较快的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1、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地统一;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是一种误解8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向大众方向发展的必然性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我国实现高教大众化采取的原则。①适度要适中。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②以内涵发展为主。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应该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目前我国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④发展终身教育。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接受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9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必要性(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学教育,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10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资源适当集中,必然要减少入学机会,这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公平的精神;2选择的手段,标准本身也不是可靠地,即不一定是平等;3从宏观上分析,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要求建立一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教育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这种竞争机制仍是建议在以往不平等的事实上。(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1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发展2公平是提高效率比不可少的条件11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性:1学术性:教师只有经过规范化的训练,具备了规范的知识,才有资格在大学中教学;2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1)服务社会功能;2)专业技能;3)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4)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养和发展。高等学校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答:1、教书育人角色。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把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2、研究者角色。一名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成果不仅对教师威信的树立有极大影响,而且对学生的科研习惯的养成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3、社会服务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特点?内涵: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包括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专业发展的情境性、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答:第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第四,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教师专业发展从其本质特征来看,主要是自主发展。高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1、岗前培训2业务进修3教学导师制4反思性教学5高等学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1终生教育的需要2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3教师确立发展目标的需要4教师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5教师解决其职业倦怠的需要.12简述高校学生的本质属性?(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第一,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高等学校学生是独立性的人;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第四,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人。(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基本信念。答:1、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来认识看待。2、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3、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安排教育活动。4、要相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答: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活跃,不保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总以不同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成员间互相影响,互相促动,相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学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2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