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12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2/12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丁母忧,归庐州。3/12盗起河南,陷郡县。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时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及安庆内附,大明皇帝嘉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云。(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4.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5.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B.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C.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D.《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著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5分)4/12(2)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8-9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即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8.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9.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0.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2、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之上苍茫、空阔景象的名句是“,”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6、《鱼我所欲也》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真率自然的画笔人生徐锐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丰子恺9岁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按《芥子图画谱》勾描人物,被塾师发现,塾师遂令他画一幅孔子像以供同学朝夕礼拜,从此,丰子恺便有了“小画家”的名声。1914年秋,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学习绘画理论,画艺进步很快;而时任国文老师的夏丐尊则教导严厉,要求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对丰子恺影响很大。5/121919年丰子恺赴日学习绘画。留学期间,他与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会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回国后,迫于生计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并开始了漫画创作。好友朱自清把其中一幅拿去,刊登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此后,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多次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标题,于是中国才开始有了“漫画”这个名称。丰子恺尤其喜欢画儿童漫画。丰子恺认为,儿童是最能保全人的本性的,他们彻底的真实,纯洁而不虚饰。他的儿童画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童趣,显示出一个漫画家对童心的珍视和呵护。丰子恺也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往往是现代的人物,他称之为“古诗新画”。“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意在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7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