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黔西南州“十二五”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1黔西南州“十二五”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州农业和扶贫开发委员会前言“十一五”期间我州精品水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市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黔西南州精品水果产业的历史性跨越,更大地促进农民增收,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十二五”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我州水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一、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现状。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州水果种植总面积现有20.2万亩,较2005年增长14%;产量6.4万吨,较2005年增长16%;产值2.5亿元,较2005年增长60%。各县市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兴义市7.01万亩,兴仁县2.5万亩,贞丰县1.44万亩,安龙县1.5万亩,晴隆县1.72万亩,普安县1.73万亩,册亨县1.4万亩,望谟县1.09万亩,顶效开发区1.70万亩。主要品种有:柑桔4.44万亩(脐橙1.26万亩,夏橙0.5万2亩,椪柑2.45万亩,红桔0.15万亩),桃5.25万亩,李4.4万亩,梨4.64万亩,葡萄、枇杷0.5万亩。2.产业带建设初具雏形。通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以柑桔、桃、李、梨四大水果为主,其它品种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睛隆、兴义、安龙优质柑桔产区;兴义、顶效开发区和贞丰无公害桃李产区;贞丰、望谟、册亨低海拔富热量区精品火龙果基地;各县市城郊葡萄、枇杷、杨梅等时令水果生产布局。3.产业化经营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州在果树生产上发展了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水果生产公司,以顶效绿化桃、贞丰三月李、晴隆脐橙等为代表的精品果业规模上有了一定突破,产业化经营有一定基础。4.无害化生产初具规模。我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果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近年通过大力推广、实施绿色无公害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等,加强了无公害、绿色意识,增加技术含量,确保了果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州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4个,无公害果园面积2万多亩,无公害水果产量近1万吨,有6个果品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二)加工现状。我州目前还没有水果加工企业,生产的水果主要是鲜销。(三)存在问题。31.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我州果业总体规模虽然逐步扩大,但种植还比较分散,连片栽培不多,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果品系列化服务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投入少、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还没有对全州或某区域的水果产业拉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2.产销环节链缺乏。一是技术推广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匮乏,科技推广能力与水果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果农对果树整形、修剪、果实套袋、肥料的合理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知识还不够了解,以至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而不稳。二是果品质量不高,优质果比率低,缺少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以散货和统货为主,水果的分级、保鲜、包装才起步,商品化处理率低,效益难以体现和提高。三是果品以鲜销为主,对市场依赖程度高,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大。四是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卖难问题。果农盲目生产的情况普遍存在,尚未摆脱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矛盾的困扰,特别是部份水果大量集中上市时,造成果农卖果难,增产不增收,进而影响果农生产的积极性。3.基础设施薄弱。一是果园排灌、道路等基础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我州果树大多以旱坡地栽培,远离水源、灌溉难度较大,土壤瘠薄,缺乏基本的肥力条件、应急的灌溉设施和基本的运送农用物资及果品通道,生产成4本高,示范带动力度较小。二是保鲜库容量小,远远满足不了商品水果生产的需要。根据调查,我州现有水果保鲜库9个,库容量不足1000吨。4.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各级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水果生产激励机制,以致鼓励政策少,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二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导致水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果树种苗经营、管理不规范,盲目求“新”、求“奇”引种,导致新品种未经区试就急于推广,地域差异因素欠考虑,品种“杂”、“乱”,良莠不齐,不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开发利用。四是果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少,我州果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家庭为单元进行,果农组织化生产程度较低。五是县、乡、村三级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储备不够,新技术推广应用率低,多数县缺乏基本的信息服务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能有效指导果业生产及果品销售。六是品种研究及保护机制不建全,我州部分特色水果品种严重退化。如兴义大红袍、海子梨等。二、面临的形势(一)目标市场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优质水果量的需求,将会大幅度的增长。我州水果市场目标立足5于本地市场,大力拓展外地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果品品质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州水果产业发展。一是本地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按照全州总人口333万人,每人每年30公斤水果计算,全州水果总需求量近10万吨,目前我州水果总产仅6万吨左右,且有30%以上销往州外,因此本地市场缺口在4万吨以上,发展空间大;二是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我州精品水果不仅在成熟期上能填补南北方的生产空档,在时鲜水果的发展中具有其它地区不可相比的优势,因此,以贵阳、昆明、重庆、广东、广西等城市为重点的外地目标市场前景广阔。(二)产销条件分析。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优质精品水果提供了绿色、无公害、有机生产基础保障。二是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水果规模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是广大果农不断提高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意识、无公害绿色意识为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四是以兴义、顶效的桃和柑桔,贞丰的桃和李,晴隆的脐橙等为主的无公害水果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逐渐形成品牌,市场前景较好。五是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我州大量优质果品外销提供了运输保障。六是我州早中晚熟水果合理布局框架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三)水果产业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1.水果产业能解决农村大量劳动力就业。水果是密集型的产业,其劳动用工量较大,按照种植管理6亩精品水果一个劳力测算,“十二五”期末全州从事水果生产的劳力约7万人,加上流通、服务等环节,全州从事水果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人数超过10万人,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具有重要作用。2.水果产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州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果等经济作物,不断扩大经济作物比重。据调查,每亩精品水果一年纯收入可在3000元以上,是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的2-3倍,是目前农业效益比较高、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因此,水果产业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成为农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3.水果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水果是人们健康生活重要食品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对水果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将迅速增长,水果产业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三、发展前景(一)发展优势。1.生态优势。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岭纵横,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7类型,年均温13.6-19.2℃,1月均温4.4-9.7℃,海拔375—2207.2米,年降雨量1253.1-1577.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436-1648小时,≥10℃积温多年平均为4000~6250℃;无霜期281~348天,5-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0%。形成较为明显夏秋雨季和冬春旱季,冬季干燥对形成花芽有利,夏秋雨热充足易获得高产,非常适合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的栽培,并且在熟期上能填补南北方的生产空档,也能生产两广等南方地区不能生产的时鲜水果,对抢占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同时我州工业设施少,城市化进程缓慢,农业投入相对较少,土壤中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残留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南北盘江流域水质优良,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果品产业的大力发展。2.交通优势。我州位于滇、黔、桂三省的结合部,可以西上云南到昆明350公里,南下广西百色400公里,北进贵阳350公里,南昆铁路、324和320国道、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关(岭)兴(义)公路、及在建汕昆高速公路、惠(水)兴(仁)高速公路横贯我州,南昆铁路从东到西横跨兴义,在本州建有全线最大的编组站——威舍站和地级站——兴义市等5个车站,我州还是贵州省出海出境最近的县份之一,地理区位优势突出。3.基础优势。从“八五”以来,我州相继引种成功一批水果优新品种,建立了五星枇杷、冰脆李、脐橙、夏橙、桃8等8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已认定无公害产地果园2万多亩,我州各县市农业部门有水果生产技术推广机构,成立果业专业合作社8个,水果生产公司2个,为优质水果生产奠定了较好基础。4.特色旅游果业发展优势。我州有“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双乳峰”、“二十四道拐”等众多风景名胜,在这些风景名胜区种植特色水果,将其多姿的花、果与我州景观的奇、特、秀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文化融为一体,发展特色旅游果业,其潜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5.政策扶持优势。黔西南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是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对开发山地资源、实施产业扶贫,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极其重要,是“希望在山,致富在山,潜力在山”的具体体现。州委、州政府对水果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将“十二五”精品水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精品水果将纳入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内容统一规划安排,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贷款贴息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领办水果基地政策、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为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温总理2010年4月视察贵州时指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要把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结合9起来,“三位一体”,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尽快实施,精品水果产业有了更好发展机遇。(二)发展潜力。1.产量、品质提升潜力。我州水果产区主要集中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果园建在坡度较大的荒山荒坡上,土壤瘠薄,果园肥力条件差,缺少必要的灌溉设施和基本的运输通道,水果单产低,效益普遍不高。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良种良法的普及,水果产量和品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仅以投产果园达到全省水果平均单产水平计,我州水果总量将为20万吨,增加10多万吨,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潜力大。2.产业拓展潜力。果树枝叶繁茂,春季繁花似锦,秋季硕果满枝,季相变化丰富,和喀斯特地貌、景观交相辉映,是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黔西南”的理想植物。把果树的枝、花、果观赏性和我州旅游景点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融为一体,通过举办各种果树花果节,发展特色旅游观光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的前景广阔。同时,果树的花、果外观美丽、营养丰富,富含钙、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观赏和营养保健功能,可开发饮品、护肤品、保健品、礼品,延伸水果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3.旅游对产业的拉动潜力。2009年黔西南州接待旅游观光游客44.2万人次,外来游客进入我州,不但消费了大量10特色水果等农产品,而且还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宣传到了四面八方,增强其它消费者购买本地农产品的信心。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黔西南州山青水秀的环境,冬暖夏凉的气候,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休闲、度假、旅游、创业,黔西南州特色精品水果的消费潜力巨大。(三)发展前景。1.国内外市场分析。从有关资料分析,国际果品市场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鲜果价格高,但对果品的质量、卫生指标及检疫要求十分严格。二是周边国家果品市场门槛较低,我国水果价格优势明显,出口贸易活跃且持续增长。三是国际果品市场互补性很强,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水
本文标题:黔西南州“十二五”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8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