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研究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2.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3.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5.阴声韵、阳声韵: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ia][ai][ao]等。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用汉字表示。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凡韵头或韵腹是圆唇元音〔u〕或〔o〕的,叫合口呼;反之,就叫开口呼。等是古人用来区别韵母主要元音舌位高低前后和有无i介音的一个术语。一般认为,一二等字没有i介音,三四等有i介音。11.切一、切二、切三:是对王國維所摹写的出自敦煌的三種《切韻》殘卷的称呼。三种材料中保存了唐本《切韵》的部分内容,其中,“切三”存字最多。12.王一、王二、王三:是对现存唐代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三种版本的称呼。1947年发现于故宫的称为“王三”,唐兰摹写的“裴务齐正字本”为“王二”,出自敦煌的为“王一”。13、守温三十字母:唐末和尚守温提出汉语声母有三十个,守温三十字母大概代表了唐代语言的声母系统。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的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最早提出了三十字母。14.五音、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将五类声母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称为五音。在唇、舌、齿、牙、喉五音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15.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通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系联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16.阴阳对转: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按王力先生的古韵30部,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阴、阳、入相配,很有系统。但在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阴声韵的字转变为阳声韵的字,阳声韵的字转变为阴声韵的字,这就是阴阳对转。以此类推,还有阴入对转,阳入对转。对转的条件必须是主要元音相同,只是韵尾在同一发音部位上发生阴、阳、入的变化。例如:三san-仨sa,两liaŋ-俩lia。17.音和韵尾。18.小韵:韵书编排时把声母相同的同音字归到一起,用小圆圈隔开,这就叫做小韵。19.声韵、入声韵与入声韵内部,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可以互相转化。20.古无轻唇音:是由清代钱大昕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凡轻唇之“帮滂并明”四纽中分化出来的。21.古无舌上音:是由清代钱大昕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上古音中音“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22.娘日归泥:是由近代章炳麟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上古音没有母。23.照二归精:是由近代黄侃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照系二等字“庄24.喻三归匣:是由近代曾运乾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喻母的三等字“於”母是上古音的“匣”母中分化出来的。25.喻四归定:是由近代曾运乾提出有关上古声母的论断。他认为喻母的四等字“以”母是上古音的“定”母中分化出来的。26.近体诗:近体诗是指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具有严整规律的诗体。27.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和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完全一致。的。28.犯孤平:在近体诗中,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一个平声了,就叫犯孤平。29.拗救:在近体诗中,有些位置的平仄是不可随意改变的,该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违反了这些平仄格式就叫拗。救是对拗的补救,即在其他位置上换用平声字。30.工对、宽对、流水对:在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是用同类词语构成对仗,就叫工对。在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是用词性相近的词语构成对仗,就叫宽对。在近体诗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诗人巧妙地把一句话分为两句,使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承连贯,同时又在字面上形成对仗,就是流水对。31.借对:在近体诗中,利用汉字所具有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来构成的对仗,可以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情况。一字有两个含义,诗中表义用甲义,另外借其乙义二、简答与分析(一)汉字读音演变的历史分期及代表语音系统是什么?答: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时期—先秦两汉,主要指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辞》等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中古音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以及其他韵书、韵图和古典作品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系统。(二)用国际音标拼写下列汉语音节(声韵调要全,不拟答案)(1)中国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4)自己的姓名(三)反切产生前汉字的注音方法有哪些,对其不足做一些简单评价。答:1.譬况法:即对发音时有关器官的动作及发音部位的状态进行描写。2、直音法;(自己举例)3、读若法;(自己举例)不足:后人看了比况,常常不知确切的发音方法,还是不知如何发音。读若和只是近似的描写语音;很多字没有合适的同音字。(四)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居许切jǔ莫故切mù巨员切quán素姑切sū徒管切duàn都管切duǎn直呂切zhù昌緣切chuān魚變切yàn巨鳩切qiú乃故切nù古勞切gāo蘇內切suì倉回切cuī甫微切fēi(五)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并注明中古声母古到切告gào,见母先稽切西xī,心母呼改切海hǎi,晓母莫包切毛máo,明母(明是浊声母)丘婴切轻qīng(非清),溪母哀都切乌wū,影母子侯切緅zōu,精母(子是清声母)苏雕切萧xiāo,心母(雕今天是齐齿呼)户公切红hóng,匣母(户是浊声母)当孤切都dū,端母陟鱼切猪zhū,知母(中古无y)度官切团tuán,定母(度是浊声母)(六)简要说明《广韵》的地位和价值答:1、它是《切韵》系韵书的代表,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根据。韵书是按字音分韵编排的工具书。研究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韵书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由于隋唐其它韵书已经亡佚,所以要研究中古时期的语音,自然要以《广韵》为主要根据。音韵学研究中一向用《广韵》作为考订中古音的主要材料。2、它是研究上古音的阶梯。魏晋以前没有韵书,研究上古音的学者,都是根据先秦韵语和谐声材料,从《广韵》的分合中上推建立起上古语音系统。3、它是研究等韵学的参考书。用图标的形式来说明解释韵书中的反切、表现韵书中反切的音韵地位。早期的韵图是以唐宋韵书作为依据的,早期韵图的作用就是阐明这些韵书的反切系统。要研究这些韵图,必须以这个时代的韵书《广韵》作为参考。黄侃说:“音韵之学,必以《广韵》为宗,其在韵书,如《说文》之在字书,轻重略等。”4.此书还是词义考释、名物训诂的宝贵资料库。书中备载姓氏名号、地理沿革、引据详瞻、训解繁密。(七)什么叫做尖团音?答:尖團音:精、见两组声母在[i]、[y]前念[tɕ]j、[tɕ‘]q、[ɕ]x叫團音,不念[tɕ]j、[tɕ‘]q、[ɕ]x而念[ts]z、[ts‘]c、[s]s的叫尖音。(八)试述《广韵》全浊声母到现在普通话清音化的规律答:《广韵》三十五个声母中,全浊声母有十个:塞音:并(奉)、定、澄、群塞擦音:从、崇、船擦音:禅、邪、匣在现代汉语中均清化。具体规律如下:全浊塞音: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平送气仄不送气)全浊塞擦音:从母字原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从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q,仄声变为j。崇母字平声读ch,仄声读zh。船母平声今读ch和sh。仄声今多读zh。从古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的变化可以看出,现代普通话凡是读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中的平声字,凡是读不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的仄声字,这说明声调是声母变化的条件。全浊擦音:变成相应的清声母,如匣母变为[x],后又一次分化,凡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j,但仍是擦音。邪母变为[s],同样在[i][y]相拼时平声变为x,少数字还有演变为塞擦音的,如词、辞、囚等。禅母的变化比较复杂,平声演变为ch(船)sh(蛇)两类,仄声职韵演化为zh(植),其他演化为sh(石)。(九)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答:韵和韵母都要区分韵腹和韵尾,但是它们有些区别。12(十)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平声变为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变为阳平。(十一)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答:现代普通话中的j、q、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精清心”和“见溪晓”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十二)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答: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三组声母,舌上“知徹澄”、齿音中的“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十三)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gkh和jqx两组声母为普通话的zcs和jqx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为j、q、x的发音。(十四)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答:中古的“并”母演变为b、p两个声母,“定”母演变为d、t两个声母。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先演变为“见”母和“溪”母,然后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演变为g、k、j、q四个声母。“从”母根据声调的平仄z、c、j、q四个声母。(十五)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十六)《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p和双唇鼻音mtnk和舌根鼻音ng相配。(十七)《广韵》声母与36字母相比有何不同?答:12、“娘”母归入“泥”母。3、4、喻母分为“于”喻三和“以”喻四两类,于、喻三归入匣母中。(十八)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十九)请写出十六摄及所包含的韵部。不拟答案(二十)请写出中古三十六字母及其发音部位。不拟答案(二十一)请写出王力先生归纳的上古音三十韵部。不拟答案(二十二)简述《广韵》一书的体例。答:《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
本文标题:音韵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1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