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一、概述: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二、分类: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三、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1)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可引起: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部分病人仅有内板凹陷。2、颅底骨折:因强烈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四、治疗1、颅盖骨折(1)不需要手术治疗:单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凹陷程度轻,陷入深度小于1厘米,又无临床症状)(2)需要手术治疗:a.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升高。b.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c.非功能区部位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增高,深度超过1cm者考虑择期手术。d.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2、颅底骨折:针对骨折引起的发症进行治疗。出现脑脊液漏时即属开放性损伤时应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大部分脑脊液漏在伤后1—2周自愈,若4周以上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五、护理问题1、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2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六、护理措施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半坐位,头偏向患侧;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2)保持漏口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口腔或外耳道,切忌棉球过湿使液体逆流入颅内。禁忌挖耳、抠鼻;堵塞、冲洗耳鼻腔、滴药、吸痰或插胃管,禁做腰穿。(3)正确评估脑脊液量,并观察记录(4)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病人应避免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避免引起颅内逆行感染或气颅的发生。(5)遵医嘱应用抗菌药或破伤风类毒素。(6)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以上,且有脑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2)进一步判断病人是否有脑脊液漏:若病人鼻内或耳内有渗出液流出,首先通知医生,协助检查、判断是否有脑脊液漏。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头痛、发热、颈项强直、脑脊液颜色变化)。(3)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量:在前鼻庭或外耳道口松松地放置干棉球,随湿随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4)颅脑外伤后易发生癫痫,病人以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作为特征,常伴有四肢抽搐,双目凝视,口吐白沫,强直阵挛性发作在短期内频繁发作。发作时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清除,迅速解开衣扣,以软物垫塞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加以床档保护防止坠床,详细记录全过程,意识,瞳孔,抽搐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5)注意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若脑脊液外漏多,可使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重,卧位时缓解。(6)颅内压升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Cushing综合征(即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七、健康教育与指导1、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2、避免受伤颅骨再次受压,颅骨骨折愈合时间(线性骨折:成人2~5年、小儿1年)。3、缺损颅骨局部有效保护,避免局部碰撞,颅骨修补时间(伤后半年左右)。4、加强心理卫生宣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6、注意劳逸结合。7、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本文标题: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3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