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风景区规划--丽江东巴教指导教师:解维威姓名:宋福晨学号:1201072042专业:12园林2日期:2015/12/6东巴教是纳西族全民信奉的古老宗教,源于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纳西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但是与一些生活方式深受宗教影响的民族不同,纳西人并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在今天的丽江,即使在年老的纳西人中也很难找到很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但它更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东巴教博物馆“东巴”与东巴教第一始祖“丁巴什罗”有关,丁巴什罗是原始苯教祖师“顿巴辛饶”的音译转读。顿巴在藏语中的含义是“讲说者”或“开派导师”,即学术上创立派系的人。“辛饶”为专门从事丧葬祭祀的氏族名。纳西东巴文将东巴写作箩读“苯”,意为“祭”和“念经”,形似神坐形,头戴五佛冠,与苯教含义同。可见纳西族东巴教的发展,与苯教的流人有一定关系。东巴,作为宗教职业者,在社会上地位很高,被视为人与神、鬼之间的媒介,他既能与神打交道,又能与鬼说话。能迎福驱鬼,消除民间灾难。能祈求神灵,给人间带来安乐。东巴一般父子传承,世代相袭,不脱产,有妻室儿女,无儿招赘者传与女婿。东巴教第二祖师阿明什罗系中甸县三坝乡白地水甲村人,祖先从俄亚(川南)迁徒而来,至今在水甲仍有后代东巴传人。为此,白地成为全体东巴教徒朝圣地,有“没到过白地,不算真东巴”之说。据1989年统计,三坝乡有东巴24人,上江、金江共3人。东巴进行宗教活动的经书,用竹笔书写在自制的土纸上,所写象形文字称“东巴文”。三坝有东巴能书写1300多个东巴文字,基本包括全部东巴象形文字。方国瑜先生在《纳西象形文字谱》中所列16大类390多种小类,在三坝都有使用。东巴教壁画东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饰,法事亦十分繁杂,全年几乎每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动,主要分祭祀、丧葬、禳灾、卜卦、赐名五大类,其中祭天最为隆重。丽江地区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丽江本民族所信奉的传统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众多的外来宗教逐渐传入丽江地区,与丽江各族传统宗教发生冲突、融合,最终使流行于丽江地区的宗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形态,对丽江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民风民俗产生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丽江多元宗教,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传到丽江纳西族地区,与传统的丽江民族东巴教产生对立、排斥,继而互相融合、吸收,并形成多元宗教现象。到20世纪50年代初,方圆不满400平方公里的丽江坝子,就修建有六十余座教堂庙宇。其中包括五座著名的云南西北藏传佛教白教派喇嘛寺;有从事印经刻版的滇西禅林金山寺;还有初具规模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丽江民族的道观佛寺没有严格分类,往往是几教混合。丽江古城北的北门坡建有道教的城隍庙和佛教的地藏菩萨庙,为一进两院的建筑结构。城隍庙塑有城隍塑像,侧房塑泥像,表现人在地狱里受刑情景,阴森恐怖,院旁搭一木桥,称为奈何桥。人们进庙烧香、祈求安宁,往往是两院都要烧香,既供奉城隍又叩拜地藏。丽江白沙的琉璃殿,原来是塑药师佛的庙宇,也是一进两院。后来,前院住和尚,后院住喇嘛。在丽江,佛寺改道观、道观住和尚的情况很平常。丽江坝东面的震青山顶建有玉皇殿,山腰是法喜寺,属临济宗派;山脚是东山庙,塑有大理白族崇奉的本主神。每年阴历二月八日,举行东山庙会,会期三天,附近百姓蜂涌而来,登山赶会,烧香求神。虽然玉皇和佛主不是一条路上的神灵,但是朝山的百姓却不分教派、不择亲疏,凡见神灵都跪拜烧香,和尚赶来念经,洞经会前来奏乐。更为有趣的是,在塑有千手千眼观音的法喜寺里,举行具有道教特色,包括生殖器崇拜的求子活动。有时候,基督教传教士也来凑热闹,到山上讲经传教。还有丽江民族民间对唱山歌的内容。庙会既是各派传教的极好机会,又是一次重大的民俗活动。法喜寺有一副楹联,概括了这个有趣的现象:是圣是凡,三教原归一理;即心即佛,灵山岂在西方。著名的丽江白沙壁画反映了儒释道杂糅的情况。从现存的大宝积宫壁画看,有描绘孔雀明王法会、观音普门品故事、如来说法等显宗内容的,也有大黑天神、大宝法王、降魔祖师等藏传密宗的内容,还有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和文昌、风雨雷电等画像。虽然元明以后的汉族佛画,也常有佛道交错的现象。但是丽江壁画则是佛的显、密宗和道家融汇,有的壁画还用藏文点缀,形成丽江民族壁画的一大特色。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直接反映在灵魂的归宿上。丽江民族东巴教里把人的灵魂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是丽江民族纳西族祖先崇拜的体现。同时还要送往神灵居住的地方,送往三十三天,送往十八层天上。祭场上要铺一卷约三丈长的神路图,认为死者的灵魂沿神路进入理想的神地。神路底部画灵魂受刑的关卡,上部画头带光环的神灵,面容慈祥,结跏趺坐。中部画一些供养人,表示人间。神路图把道教的善恶有报和佛教的六大轮回渗入东巴教中。丽江纳西族少有虔诚的信徒,但遇天灾人祸,则请所有教门的神灵保佑平安。30年代中期,丽江发生瘟疫,40年代初,古城里发生火灾,又逢丽江抗日将士在前线阵亡,绅士居民便在四方街举行水陆大会,请喇嘛念藏经、和尚诵佛经、道教奏洞经,为丽江民族庶民消灾免难。丽江民族道士做道场,祭坛上供奉太上老君,还有释迦、观音、孔子等塑像。1942年,丽江白华乡木绍先抄录的2尺谱本中,记有数条会规,其中一条日:“当时时体贴三教之道,切不可互相谤讪。丽江民族多元宗教使丽江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有病有灾则什么都信,无病无痛则只祭祖先,少有佛道的虔诚信徒。于是形成丽江纳西族务实的人生态度,重现世而轻来生,重此岸而轻彼岸。50年代以来,丽江民族宗教活动随着一次次政治运动而消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信教自由的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正常的丽江民族宗教活动也得到了保护。一些寺庙由政府拨款进行了修建;道教的洞经会又恢复组织,活跃在丽江的城乡。
本文标题:风景区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4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