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格式
1首次病程记录格式说明一、字体:标题居中,宋体4号字,加粗,其余均为宋体5号字,首行空两格。行间距:单倍行距。二、日期:年为四位数,月、日、时、分均为两位数,时、分之间冒号间隔。例如:2010年08月05日09:08三、内容:首行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婚否、主诉、入院时间、入院方式。(一)病例特点:(要求突出本病例特点)1、患者系(婴幼儿、青年、中年、老年),男/女性,病程有多长时间;2、主要病史(包括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3、重要的(相关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4、体格检查;5、辅助检查.(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三)鉴别诊断并进行分析。(四)诊疗计划:提出具体的检查及治疗措施安排,包括拟检查、治疗项目及手术名称。附一:首次病程记录2010年03月26日15:28患者:×××,男,56岁,以“外伤致右踝疼痛、肿胀1小时”为主诉入院。一、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原有心脏病史,生活自理,血压正常。2、1小时前车祸致右踝扭伤,伤后不敢站里行走,右踝肿胀、疼痛剧烈。3、查体:体温36.50C脉搏87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30/80mmHg,精神好,右踝肿胀,畸形不明显,环形压痛,可闻及骨擦音,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好,足趾活动正常。4、X线示(2010.03.25.本院):右内、外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右内、外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依据:1、车祸致右踝扭伤、疼痛、肿胀1小时。2、环形压痛,骨摩擦音,肿胀,活动受限。3、X线示(2010.03.25.本院):右内、外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三、鉴别诊断:⑴踝关节韧带损伤:受伤史及症状相似,但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存在,X线可有内、外翻应力试验阳性,表示韧带损伤,但骨质无中断。⑵病理骨折:少见,外力小,伤前可能有慢性疼痛、肿胀,X片上可以看到骨破坏影像。四、诊疗计划:1、二级护理。2、普通饮食。3、石膏固定,抬高患肢,注意末梢血运。24、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5、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6、若无手术禁忌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主治医师:×××住院医师:×××附二:首次病程记录2010年03月26日15:28患者:×××,男,70岁,以“用力后突发胸骨后痛3小时”为主诉入院。一、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2.发病急。3小时前患者用力后突发胸骨后痛,为针刺样,且向左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伴冷汗淋漓,无恶心呕吐,含化硝酸甘油片未见效。3.体检:T36.4oC,P100次/分,R18次/分,BP108/80mmHg,精神差,两肺呼吸音粗,肺底部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4.ECG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二、初步诊断:1、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2级(killip分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三、诊断依据: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波动在180~200/95~105mmHg,突发胸骨后痛3小时。2.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双肺底闻及少许水泡声。3.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四、鉴别诊断:1、心绞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死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资鉴别。2、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患者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常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心电图出aVR外,其他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3、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I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死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死。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3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示主动脉明显增宽,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可资鉴别。五、诊疗计划:1.I级护理。2.低盐、低脂流质饮食。3.吸氧、心电血压监护。4.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改善心肌代谢。5.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准备,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6.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凝血四项、心梗三项等。7.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主治医师:×××住院医师:×××附三首次病程记录2012–10–721:48患者刘某,女,35岁,巳婚、汉族,郁南县人。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于今天15:35时步行入院。一、病例特点:1、患者系中年女性,35岁,病程7小时。末次月经2012年9月20日;2、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畏冷、恶心欲呕,大便意强;3、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4、查体:T37.8C,R20次/分,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合作,急性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HR88次/分,心率心律齐整。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腹肌稍紧张,脐部及右下腹轻度深压痛,伴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区为甚,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末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可疑阳性,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5、辅助检查资料:1)血常规:WBC17.6*109、N0.89、L0.112)尿常规:淡黄、RBC0-2,WBC(﹢),HCG(-);3)B超:阑尾炎声像,盆腔少量积液。二、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三、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7小时,伴畏泠恶心欲呕;2、体查右下腹肌张力高,具压痛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辅助检查血象增高提示感染存在,B超提示阑尾肿大声像。四、鉴别诊断:宫外孕破裂出血。育龄女性常有停经史,腹痛以下腹部为主,伴下腹坠胀痛,常伴阴道流血,出血多时迅速发生休克表现,尿HCG常为阳性,而阑尾炎时此检查为阴性,B超常可见盆腔大量积液或血。五、诊疗计划:1、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2、急诊(阑尾切除)手术,3、术前术后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主治医师:×××住院医师:×××4附四首次病程记录2013-1-101:48患者何亚梅,女,3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6月余而收入院治疗。一、病例特点:1、患者诉6个月前弯腰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有左下肢放射痛,多于劳累及活动后出现,经平卧休息可缓解。无发热畏寒、无咳嗽、气促。症状缓慢加重,渐出现行走障碍和夜间痛,起病后精神、胃纳一般,大便稍秘结,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曾到当地医院检查CT后拟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现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2、体查:脊柱生理弯曲稍平直,未见明显侧弯,弯腰受限,L5S1椎旁有压痛,骶棘肌紧张。臀部坐骨神经骨盆出口处环跳穴无压痛。中医首次病程记录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左50cm、右53cm,左小腿后侧、足底感觉减退,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试验,屈颈试验,双侧足拇长伸肌肌力V级,首次病程记录模板双膝反射正常,踝反射左侧减退,右侧正常。3、辅助检查: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左型,L3-4、L4-5椎间盘轻度膨出。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三、诊断依据:1、患者青壮年,有外伤史,有典型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症状。2、查体:腰椎平直,L5-S1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试验。3、CT示:L5、S1椎间盘突出。四、鉴别诊断:1、椎管肿瘤:患者青壮年,有外伤史,疼痛于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CT示L5、S1椎间盘明显突出。2、椎管狭窄:患者青壮年,有外伤史,脊柱后伸无明显受限,无明显间歇性跛行,CT未见明显先天性椎管狭窄或椎板增厚、关节突内聚等表现。3、坐骨神经骨盆出口狭窄症:环跳穴无压痛,屈颈试验。五、诊疗计划:1、完善常规检查。2、予对症治疗,如患者同意,可择期行椎间盘摘除术。刘双意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同意目前诊断及治疗方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本文标题: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7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