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铃薯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马铃薯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马铃薯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主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系列讲话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精神和原则指导下,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制,主要阐明行业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旨在提升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效益,指导企业自主创新、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一、马铃薯行业“十二五”主要成就和“十三五”面临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从种植到加工、消费,全产业链稳步快速发展,我国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继续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致富、引导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内需、造福消费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和呈现的特点1.种植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长,继续保持世界首位。近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8500万亩,总产量约1亿吨;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农业科技引进与创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全国建立了一批马铃薯改良中心、脱毒中心和快繁基地,我国微型薯年产能力逐年提高,脱毒种薯应用率逐年增加;骨干企业采用茎尖脱毒、微型薯快速微繁、高效水培气雾法生产、种薯质量控制、种薯贮藏、种薯机械化繁种等技术,取得了各自的新进展与成果。2.加工产业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持续创新快速发展,其中:冷冻薯条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喜态势;马铃薯全粉扩大应用、稳健增长;马铃薯薯片等休闲食品市场需求旺盛,生产销售不断扩大;马铃薯主食等新产品开发开始起步。3.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整个食品行业步伐同步加快,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和技术优势的马铃薯薯条、薯片、全粉、淀粉等骨干加工企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4.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加工食品,新品辈出丰富市场;通过组织实施与马铃薯加工密切相关的食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马铃薯加工产出率、副产物利用率均有所提高;研发和生产出一批与终端产品对接的高附加值产品,其中马铃薯变性淀粉品种由10多种增加到30多种,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5.质量标准体系逐渐完善。“十二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经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了《SB/T10631-2011马铃薯冷冻薯条》《SB/T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SB/T10968-2013加工用马铃薯流通规范》行业标准,现已颁布实施。6.配料产业多年持续创新。配料产业采用生物酶解技术、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分子蒸馏与纳米化学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与集成,以及国际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和现代化质量管理监控技术体系,继为方便食品创造出中国特色风味数十个单品之后,实现了休闲食品的诸多中西不同品类风味创新。(二)“十三五”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马铃薯行业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创新发展。1.我国马铃薯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1)《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将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农作物,摆在关系国民经济和“三农”稳定发展的重要地位。马铃薯生长耐寒耐旱耐贫瘠,用水用肥较少,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在我国缺水、贫困地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将为马铃薯加工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2)马铃薯作为世界公认的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第四大粮食作物、同时具有粮食、菜肴、工业原料和饲料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粮食作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是小麦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被世界公认为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美国有报告称全脂奶粉和马铃薯两样即可满足人体营养需要。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与提升。2.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为马铃薯加工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较强动力。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收入的增长拉动了消费的升级,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要求不断增长,促进马铃薯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供应,改善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3.科技进步转型升级,为马铃薯加工业提供了技术支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马铃薯育种、种植、储运、加工、清洁生产、物流配送消费等领域的技术升级,为马铃薯加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4.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为马铃薯加工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发达国家先进的马铃薯加工技术和装备、新型产品等加速向中国市场推广,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和技术需求的增加,为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扩大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独特的马铃薯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亚太、拉美和非洲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5.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1)原料保障压力增大。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马铃薯加工原料尤其是高品质加工专用薯的原料需求将不断提升,我国马铃薯总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但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脱毒种薯应用比例和单产水平较低,加工专用薯种缺乏,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加工用种薯筛选、田间种植和收后储存缺乏精细化管理,致使加工原料缺乏,种薯种植健康受到影响,收获及储运装备相对落后,马铃薯储运损失的现象突出,产业化基地建设薄弱,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仍然不足,马铃薯加工用原料的稳定供应面临挑战。(2)产业结构仍需调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主要表现在: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仍占有较大比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副食食品、休闲食品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与外国存在差距;现代化、规模化的先进加工企业的比例需进一步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尚未形成市场规模;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科技研发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不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能力较弱,大型加工机械制作技术水平与外国仍有差距,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国外新型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竞争压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4)循环经济产业链需要建设。马铃薯加工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距离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仍有差距,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需要加快。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质量为先,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推进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环境友好、标准健全、安全清洁、优质高效的马铃薯加工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产业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优化升级,协调发展。鼓励建设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产业企业生产模式,大力培育集育种、种植、储藏、运输、加工和产品营销、市场消费为一体的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切实提高马铃薯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3.严格质量,保障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参照国际标准与规范,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统一规范的马铃薯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控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确保马铃薯加工产品质量安全。4.创新驱动,自主创新。大力提高产业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促进人才优化配置,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三)发展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马铃薯行业发展目标为:1.加强马铃薯原料供应,满足马铃薯加工业品质需求。“十三五”期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00公斤,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45%,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据农业部相关数据)。专用薯种植面积和订单面积分别占30%和35%以上。2.完善马铃薯储运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十三五”期间,在马铃薯主产区新建10万吨级马铃薯储运基地8~10家;在马铃薯主要加工地区新建5千吨级以上大型气调储库80~100个。基本建成与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相配套的马铃薯储藏及运输体系,储藏运输过程的损失控制在10%以下。3.保持马铃薯加工业增长活力,优化升级造福消费。“十三五”期间,保证消费需求大的马铃薯薯条、薯片等方便休闲食品生产的增长活力,马铃薯薯条年产量达到50~60万吨,马铃薯薯片产量160~210万吨;适度生产马铃薯全粉、淀粉、变性淀粉等加工产品,马铃薯全粉年产能达到30~40万吨,马铃薯淀粉年产量达到80~100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产量达25万吨;推出马铃薯主食、副食等方便营养配餐食品,马铃薯粉丝粉条产量达40~60万吨,马铃薯主食、菜肴食品、马铃薯泥等马铃薯方便配餐食品、健康食品等新产品,总产量达10~15万吨。“十三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按出厂产值年均增长10%~15%计算,预期达到366~566亿元。4.增强马铃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十三五”期间,拥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占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的6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持续创新、研发上市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力进一步增强。配料产业向着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地方、菜肴、国际特色),同时向着以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与产品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发展。装备制造企业现代化、智能化自主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增强。5.扩大马铃薯产业集群效应,聚集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规模化马铃薯加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造就一两个有较强竞争力,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培育30家以上销售收入达到、超过3~6亿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3~6个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销售收入达10~60亿元以上的马铃薯产业集群。6.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马铃薯食品安全有保障。“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信用体系和产品安全信息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起HACCP管理和控制体系,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SC认证。7.适度满足消费需求,开拓更大市场空间。着力提高马铃薯供给侧和需求侧合理匹配能力,顺应人们多层次、多样化
本文标题:马铃薯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