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5---2016学年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3.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C.明朝废丞相制度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6.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7.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8.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2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10.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11.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参知政事12.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13.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14.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A.辽阳行省B.云南行省C.江浙行省D.福建行省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6.“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17.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318.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19.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21.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B、1894创立兴中会时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D、1911年武昌起义时22.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3.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A、北上抗日B、将革命推向全国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2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25.西安事变发生在哪年?()4A1931B1936C1938D192126.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D.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27.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28.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29.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0.宁波天一阁馆藏的家谱中,世界船王发现自己是包拯的后代。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31.秦朝存世短,但是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是指()A消灭六国B中央集权C修筑长城D皇权至上32.《百家姓》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赵姓第一,明代朱姓第一,这种排序主要体现的是()5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3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他颂扬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34.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A实现了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35.“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洪秀全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A男女平等B人际和谐C君权神授D上下尊卑36.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他们的做法反映了全国上下()A主张和平建国B希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C倡导国共合作D要求“攘外必先安内”3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国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8.文革时期是()A1949-1956B1956-1966C1966-1976D1978-198839.建国后有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40.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适合于解决中国的()①少数民族问题②台湾问题③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④香港、澳门问题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5分,第42小题5分)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清政府步步成为帝国主义的“木偶”,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阻止列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据此回答:材料一:6根据上述图片,请回答:(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6分)(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6分)材料二“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校我各乡惨毒之害也!”(3)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哪次维权斗争?简评其历史意义。(3分)4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合民主革命的主题,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5分,答案写在表格下方空白处)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①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②③孙中山④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新民主主义革命⑤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