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答题纸)
态度决定高度规范铸就成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第1页共5页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3.生产工具的演变是古代中国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表现。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一战国铁犁犁冠图二汉牛耕画像石图三宋高转筒车图四唐曲辕犁A.图一是当时农业进步的标志B.图二技术是由国外传入中国C.图三的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D.图四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犁壁x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粉彩瓷器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D.白瓷、青瓷5.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国家授田制的推行B.土地兼并的盛行C.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6.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8.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B.分工极为细密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D.原料特别充足9.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清朝时无一处同外国通商,禁止一切对外交往。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10.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B.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D.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11.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态度决定高度规范铸就成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第2页共5页1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13.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14.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一直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15.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D.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16.《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17.《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18.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日本输入中国商品总值表。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美国、日本乘机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兴起D.西方列强在华侵略格局发生变化19.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20.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21.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22.“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春耕已经开始,所有的家庭都忙成了一团。哈呀,多年来大家都是在一块劳动,现在一态度决定高度规范铸就成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第3页共5页家一户出山,人们感到又陌生又新奇,同时也很激动。从今往后,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自己掌握罗,哪个人再敢耍奸溜滑不好好劳动?”(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段话可以用来解读新中国的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八字”方针的实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这主要是由于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5.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27.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民主平等思想B.传播天主教C.改变落后地区社会面貌D.建立新国家28.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④手工工场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9.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30.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电气时代到来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1.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3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英国和中国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3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34.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态度决定高度规范铸就成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第4页共5页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5.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答题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