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请问你是如何判断衡量一只股票价格的“高与低”?没错,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PE,也可以用PB;可以用历史平均价格,也可以用近一年平均价格;可以用从基本面去分析发展前景,可以从筹码集中度去分析“主力成本”;可以比较差不多大小流通盘的股票;可以同一个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总之,可以有很多种体系或框架作为“锚”,来评估这种股票的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问题是,如果每一种方法都尝试,相信你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笃定的答案。为什么呢?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市场中的一切,只有相对价值,没有绝对价值”。正因为没有绝对价值,面对同一事物,当我们替换不同的锚,则会看到不同的相对价值。事实上,这一概念不止是适用于金融市场。我相信,上述这些论述,紧跟而来的是“困惑”和“抗议”。谁在困惑?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锚”,那么必然会“困惑”,被“不确定性”所包围。谁在抗议?忠诚于某一个“锚”且笃定,那么必然会“抗议”,被“否定感”所包围。为了能够让后面的课程不受抵触的植入大家的脑海中,首先我必须要做一件事——把“锚”这个概念讲清楚。什么是“锚”?稳定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存放基础。直白一点说,基准,一切行为的参照系。没有锚,好比在太空中漂浮,将失去上下左右的方向感,失去位置感,既不知道在哪里,又不知道往哪里去。无论承认与否,“锚”一定已经存在于你的意识中,它会影响你的判断,影响你的行为。不夸张的说,如果通过测试知道了你的锚,那么“在特定事件发生后你会做什么反应”将在我的预期之内。通常,大家的“锚”都会因为初次价格而“锚定”。比如,两年前,你花5000块买了人生第一台液晶电视。那么,这就是“锚”。以后再次购买液晶电视的“锚”,但凡低于这个价格,你都会认为便宜,而高于这个价格就会认为贵。想想看,进行股票交易时,除去激情的影响,正常状态下,你常常会考虑哪些标准?这些标准又是从何时起,通过怎样的行为从而牢牢占据了你的思想?你的第一次“锚定”行为就在那里。人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不断重复用锚去比对新的事物——或者说,这就是常人的思维方式。也许你第一次“锚定”行为是客观而又冷静的,“第一次”会考虑很多问题。不过,一旦你确定了锚,之后的行为标准只是不断与前一次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比较。这意味着,一些本来值得关注的事件,会因为“经验”而在无意识中被你忽视。你的“锚”严重限制了你的思维空间,使得思想永远只能在“锚定”空间之中进行运转。当你错误的时候,常常会说,“啊哈,我犯了经验主义!”。不过,有时候这也会转变成为“直觉”,当正确的时候,我们会说,“啊哈,运气不错!”。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的锚才决定了你会正确还是错误(当“锚定”空间与事件趋势发生“重合”时,你就会正确),而并不是你所自以为“错误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因此,选择“正确的锚”,变的非常重要。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很难有人总是“正确”?如果你的“锚定”空间是一个“闭合”空间,而不是“开放”空间。那么,你的正确往往只是暂时的,因为事件趋势总是在变化中,早晚会走出你的锚定空间所能涵盖的部分。所以,“股神”非常容易陨落。巴菲特为什么能够“常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锚在那里(思想的边界)。虽然无法去改变锚,但他可以避免去做“锚定空间”以外的判断,比如他从来不预测宏观经济,不投资高科技股票……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总结】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锚”的存在,其次有意识克服心理障碍,最后努力不断校正“锚”,这样才能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让自己走在一直正确的路上。需要尤为注意的是,直接从价格变化出发建立“锚”,绝对是错误的。因为货币本身的数字,是绝对值。一旦通过价格来评估,那么,你的“锚”就被“钉死”在一个区域,而不是动态变化的。这是很多投资人的“通病”。在下面的课程中,我所阐述的一切知识,都应该纳入你的“锚”中,它们都是最接近“正确”的锚。相同点在于,它们都经历了漫长时间的验证。在我看来,这是构建“正确的锚”所需要考虑的唯一标准,而非其他。了解,吸纳这些来自不同层面的经验,会让你建立一个具有广阔边界的锚,更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到只有不断校正“锚”,只有不断拓展锚定空间的边界,才可能看到“更远处”,才可能“不断正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知己”却是一件万难之事。【市场篇(上)】Data:2011年8月上一章节,我们讲解了“锚”,束缚你的思想、行为的“坐标系”。当我们意识到锚的存在,并自我审视,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它。接下来,我会用一些“新坐标”,来替换掉你原有的坐标系。不会痛,但有些艰难。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我把金融市场的本质浓缩为六个字:“预期、行为、价格”。这将是我要植入的第一个概念。这六个字,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基本要素(不可再分)。当我们深刻理解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轻易理解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金融行为的实现过程,即“反身性”——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简而言之,预期驱动行为,行为影响价格,价格创造预期,周而复始。从表象上看,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趋势”。既然反身性可以不断循环,趋势如何被打断?一定是预期首先发生改变。当价格所创造的预期无法对冲反向预期集合,那么行为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开始新的循环,形成新的趋势,只是价格方向相反。了解上述这些玄妙的“坐标”有什么用呢?举例说明:金融市场的投资分析,发展至今不过百年多的历史。主要有两大根脉,以道氏理论为首,以价格研究为核心目标的技术分析体系;以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学说为首,以预期研究为核心目标的预期分析体系。或许有人会质疑,明明是价值投资,怎么会成为预期研究呢?所谓价值投资研究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股票。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实际上是投资人的预期关联,而不是其他关联形式。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发现价值投资学说是通过影响预期,来达到驱动投资行为,进而影响价格的方式。换句话说,一个市场中大多数人都不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只是专注于博取股票的差价。那么,价值投资分析则难以形成预期的一致性,无法驱动投资行为,进而“价值长期被低估或高估”成为常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成熟市场与非成熟市场的差异,不在于市场规模有多大,而在于价值投资分析能否施展,即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预期联动是否通畅,价值评估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理性区间。如果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无法形成预期共振,那么这就是纯粹的“赌场”。因为,丧失了股市存在的经济意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不存在。道氏理论围绕价格进行分析研究。尤其在“赌场”,这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方式。因为,它直接分析价格的趋势,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即具有价格的任何标的。有谁知道技术分析的“先天缺陷”在哪里吗?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发现技术分析依赖的是趋势的持续性。趋势,则是“预期驱动行为,行为影响价格,价格创造预期,周而复始”。所以,技术分析可以解释已经发生的任何趋势,但不能够前瞻预测趋势拐点。换句话说,因为趋势变化起源于预期,而不是价格,所以技术分析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滞后”。所以,在实盘操作中,运用技术分析,通常只是用来确认趋势的成立,并设定止盈或止损。这是很科学的用法。如果试图通过技术分析进行前瞻预测,那么则将遭遇“先天缺陷”而导致失败。因为无论用什么技法,潜在前提是“现有趋势或规律不变”。可是,这个前提常常会因为预期改变而发生趋势或规律改变,导致预测失准。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还是有很多高手用技术分析成功预测了拐点啊?正确不难,难的是一直正确。在这个市场里,只有持续出现接近全对或全错的分析才有实战价值,对一半错一半的预测,不如扔硬币。“用技术分析来预测拐点的偶然成功是概率使然”的说法,或许刻薄,但这就是事实。除非有人能够只运用技术分析连续十次把握趋势拐点,否则,没有充分数据来说明技术分析的先天缺陷有可能被改善。道氏理论的祖师查尔斯·亨利·道同样也赞同我的说法,当年曾声称其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股市。只是后人并不了解其理论机理,而妄加推导而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分析方式,都存在同一个“天然弊端”,面对群体性行为推动的极端行情将束手无策。简而言之,人性的贪婪与恐惧,难易度量。价值投资选择了等待,而技术分析选择跟随趋势。问题是,根据国外学者的抽样统计,如果去除大涨或大跌的交易日,那么市场最后的波动率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大涨或大跌的捕捉预测是多么重要!当然,这也是尚未解开的难题。作为一名行为学研究者,我相信行为学是终极方法,并正在解开这道难题,通过行为分析的方式,捕捉群体性行为的潜在规律进而透视市场脉动。今后有机会再深入介绍。【总结】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轻易解剖现今主流的证券分析方式,清晰看到其理论体系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以预期为研究视角的价值投资,以价格为研究视角的技术分析,都已经成为分析流派的主流。唯独以行为作为研究视角,尚缺乏能够成为金融市场“基石”的分析方式——这是我成为一名行为学研究者的“原因与目标”。既然,三要素构成金融市场的本质,那么预示着,行为学研究总有一天一定会有一套成熟的分析方式成为“最后一面引领市场发展的旗帜”。由上述文字可见,“预期、行为、价格”这六个字可以包含整个金融市场的所有认知。以此为“锚”,“锚定”空间是不是“最大”呢?显而易见。这就是本章节的重要意义所在。【市场篇(中)】Data:2011年8月前述两章节,我们探讨了“锚”,探讨了“预期、行为、价格”。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会存在一些疑惑——这些“虚幻”概念究竟对于投顾工作有什么实际作用呢?本章节我将要解决这一心理问题。大多数投资人与这个市场接触五年之内,一定产生一个“选择”——用技术分析为主,还是用价值分析为主,来评判市场或股票?大多数投资人是如何做的?无非就是两种情况——要么不置可否,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反正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哪一种都行;——要么投入某一个“门派”,与另一“门派”划清界限,从立场上就直接否定对方,进而肯定自己;我相信,如果一名投顾与客户属于不同“门派”,那么基本上在业务层面就很难存在“交集”。怎么解决呢?我的解决方法是:让自己“集大成于一身”。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理解前述两章这些“虚幻”概念。下面我将举例说明:中国功夫门派众多。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可比“技术分析”;道家太极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太极可比“价值投资”;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截拳道可比“行为分析”;哪一种武功更厉害?这是永远也纠缠不清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功夫都是中国功夫,无论是哪一种分析方式都是股票分析——围绕“预期、行为、价格”展开。不过,要取得突破,必须要认清局限性;要精通一门理论,“知长”还需“知短”;逐渐吸收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功夫体系,也就是“锚”。前文已经谈过,“锚”可以禁锢思想,也可以帮助你达到新的境界,这完全取决于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锚”。“预期、行为、价格”是我多年经验精粹之后总结的“正确的锚”,追求市场分析之根本的结果,追求理念是让市场分析“简洁、直接、非传统”,把握问题直击要害,不重形式重结果。当我们用“预期、行为、价格”为“锚”,无论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都不存在使用障碍,就可以做到“融合”。另外,还能够有足够空间保持“开放”的思维接纳更多种分析方式。前文我已经指出技术分析和价值投资的“短板”,只要我们抱着客观心态,不把两种技术当做“全能”来膜拜,那么在应用层面我们就可以始终“高人一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搏击时,有什么条件比知道对手技能的“天然缺陷”更有利呢?要达到这种境界,做到所有这些,首先都需要从思想上打开一扇门,接纳“正确的锚”,真正领会这些“虚幻”概念。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在帮大家节省时间,节省经验积累的过程,所以,我称为“速成”教程——哪怕你刚刚入行,只要经过这一套系统教程的训练,真正领会“正确的锚”,一年时间可以“对等”十年磨练,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成长,沿着一条正确的路。【总结】当一个人掌握了这个市场“正确的锚”,
本文标题:锚定效应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4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