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箱庭作品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箱庭作品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卢子丽1陶然21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北京102600,lu.zi.li@163.com;2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北京102600,bjptaoran@126.com摘要研究选取25名网瘾患者(14~22岁),对他们的初次箱庭作品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箱庭作品表现出以下特征:网瘾患者箱庭作品空间使用中,“占满”类型与“部分使用”类型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多数网瘾患者制作时都不动沙;大多数作品场面以和谐、静态和表现外界为主;作品主题主要为生活场景类;对自我认识迷茫;箱庭作品的统合性、动力性、丰富性和流畅性均比较差。关键词网瘾箱庭作品基本特征1引言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Technique),在国内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一种将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它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心理临床疗法。在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让来访者选择一些模型(玩具)摆放在特定的沙箱里构成一些场景(作品),以表现自己个性和社会性的多个层面,咨询者极为关注来访者对其具有象征意义作品的特有解释。箱庭疗法能帮助来访者区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促使无意识的心理内容直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进而澄清来访者的问题。自1939年英国儿科医生Lowenfeld创立该疗法以来,历经60余载,经许多心理学家的开拓及临床心理学家的实践,该疗法日趋完善,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箱庭疗法由张日昇介绍到中国,并在心理咨询中予以应用。樱井素子与张日昇(1999)发表了对8岁男孩的箱庭疗法过程的案例研究。张日昇与陈顺森、寇延(2003)发表了大学生孤独人群箱庭作品特征研究,这是在中国首次对特殊人群箱庭作品的一般特征进行了研究。张日昇又相继对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愉快而形成的。网络成瘾则指患者对上网的渴求是一种内在的对网络强烈的欲念。“渴求”具有本能的驱策力,对过去的致瘾源所引起的欣快感存有记忆。陶然教授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是指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及人格改变等为主要表现,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组症候群。首次从医学角度提出了网络成瘾这种疾病的新概念,揭示了网络成瘾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我们在治疗网络成瘾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箱庭疗法对这一群体的问题有着较好的诊断性和促其发展的可能性,为了深入探讨箱庭疗法在治疗网瘾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有必要对网瘾患者箱庭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2研究方法2.1被试研究选取了25名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均为男性,年龄在14~22岁之间。2.2研究工具2.2.1箱庭室的配置研究在某医院游戏治疗室内进行,内有沙箱和各种玩具模型。2.2.2记录工具数码相机一部,箱庭作品制作过程记录表,箱庭作品对话记录表,箱庭作品分析表。记录时将箱庭划分为九个领域。2.3记分与评价2.3.1记录箱庭制作实际使用玩具的总数、类别数(有生命物、无生命物)。2.3.2沙的使用,区分为未用、微用、大幅度使用三个水平。2.3.3自我像表现,区分为未出现、替代物(非人物)、人形(真实自我)三个水平。2.3.4对作品场面从对抗—共存、动态—静态、内界—外界三个方面给予评价,并区分为家庭及居住环境、社会生活、自然界、战争与对抗、抽象与宗教共五类主题。2.3.5箱庭总体印象。分四个维度给予评价。根据作品中领域数、各领域之间联系情况障碍物、对主题的反映程度,确定作品统合性五水平。以20%、40%、60%、80%相对应的玩具数为分界值,确定丰富性五水平。以力动性植物、水源、山、外在力动性玩具四因子得分,确定力动性五个水平。从玩具风格、玩具方向、玩具间距、区域间距四因子确定流畅性五个水平。2.4实验程序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制作阶段、对话交流阶段。2.4.1制作阶段主试向制作者陈述指导语:“这里有许多玩具,一个沙箱,请你利用它们随便作个什么,想怎么做都可以,不限时间。”本阶段开始,被试开始挑选玩具、制作箱庭作品。主试在一旁陪伴其完成整个作品创作,并按顺序记录其摆放的玩具及玩具移动情况。当被试提出制作完毕时,本阶段结束。2.4.2对话交流阶段制作阶段结束后,主试陪伴被试一起体验箱庭作品,从作品内容、主题、自我像以及部分不易理解的方面与被试进行对话。主持人对作品不进行分析,可在作品内容范围内说明自己的解释。并拍照。3结果与分析3.1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玩具和空间使用情况箱庭作品中使用玩具的数量和种类,表现制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人物、动物、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交通工具是前进、转变的象征,也有生命意义,作品中有生命物的多寡,表现出个体内心动力状态。表1直观地呈现了网瘾患者箱庭作品的这些信息。表1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使用玩具情况项目MSD玩具总数35.5224.40玩具类数5.682.63人物3.324.25动物10.4011.05植物6.366.49建筑物3.563.51连接物0.521.09障碍物3.286.30门0.120.33交通工具3.4011.67交通设施0.601.26家具设备1.241.92生活用品0.080.40食品果实0.040.20石头2.005.71抽象物0.601.29注:“玩具类数”单位为“种”,其余各项单位为“个”。对这些作品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之间进行配对样本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表2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的情况总体有生命物无生命物M19.9615.56SD15.5017.05t1.02从表1、2可见,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玩具使用数量和种类较少。研究者将空间的使用分为两类:“部分”指使用了沙箱的部分空间;“占满”指将玩具摆满整个沙箱。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占满”类型的作品与“部分”类型的作品没有显著的差别。表3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空间使用情况总体空间占满(个)部分(个)作品数1510χ21.003.2箱庭作品场面与主题对网瘾患者箱庭作品的场面(对抗—和谐、动态—静态、内界—外界)、主题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表现的非对抗场面显著多于对抗场面;静态作品显著地多于动态作品;表现外界的作品及其显著地高于表现内界的作品。其主题以表现社会生活的作品居多,而几乎没有出现抽象、宗教类的主题。表4网瘾患者箱庭作品场面、主题类型情况箱庭作品场面主题类型对抗—和谐静态—动态内界—外界对抗和谐静态动态内界外界家庭社会自然战争抽象作品数421214025416320χ211.56**11.56**25.00***20.60***3.3沙的使用个体能否利用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个体在陌生环境中是否感到紧张的一种表现,是其主观内省的表现,也可以由此对个体的状态进评估。表4显示网瘾患者未动沙的作品显著地多于动沙的作品。表5网瘾患者箱庭作品中沙的使用情况动沙情况(作品数)χ2未动沙(个)微动沙(个)大幅度动沙(个)总体14746.32*3.4自我像表现作品中有无清晰的自我像,是制作者对自身在环境中或自己内心中的角色认知,对自我像的表现、解释,也能折射出制作者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风格。本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无自我像的作品及其显著地多于有自我像出现的作品。表6网瘾患者箱庭作品自我像出现情况自我像出现(作品数)χ2无自我像(个)替代性自我像(个)真实自我像(个)总体191521.44***3.5箱庭作品总体印象本研究从统合性、动力性、丰富性、流畅性四个方面对网瘾患者箱庭作品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表7网瘾患者箱庭作品总体印象统合性动力性丰富性流畅性MSDMSDMSDMSD总体2.860.812.400.912.360.922.440.58网瘾患者箱庭作品表现出的统合性、动力性、丰富性、流畅性均不强,作品不够丰富、流畅。4讨论4.1网瘾患者箱庭作品在其统合性、丰富性、充实性和动力性上给人的总体印象均不强从网瘾患者的箱庭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玩具总数和种类不多,空间使用上虽然“占满”类型的作品与“部分使用”的作品数目没有显著差别,但大部分作品却表现出分散性,有利用栅栏表现的割裂,亦有未用明显障碍物表现的割裂区域,很少利用沙箱挖水、堆山、开路,缺乏力动性。箱庭作品的主题经常是“生活场景”类的主题,而这些“生活场景类”的主题中,又多以游乐休闲为主,充分表现了网瘾患者享乐的心理,但作品却不能充分表现出这类主题所应有的生机活力。当然,这种玩乐心理的背后,也有可能是患者现实生活压力过大或环境不适应,导致患者逃避现时的一种心态。构成的场面气氛常常是封闭冷清、冲突、迷茫的,不能有效地表现出奋进、向上、激昂的情绪,不善于发掘自己的力量源泉,缺少激励人心的奋斗目标和开拓钻研精神。作品中还有两个作品出现了在沙箱上放玩具的现象,这表明制作者没有明确的界限感,自我的界限还没确定,自我还没有很好的整合。4.2对自我认知的迷茫自我像是个体对自身在环境中的角色的认知。箱庭作品中有无自我形象的表现,以及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自己,都折射着个体现实中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风格。网瘾患者的箱庭作品反映出对自我认识的迷茫。在25个作品中5个作品有真实自我像出现,为20%;以动物代替自我形象的作品1个,为4%;完全没有自我形象出现的有19个,为76%。由此可见,网瘾患者对自己的认识是迷茫的,他们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形象定位,因此无法从箱庭治疗室内所提供的众多玩具中挑选出一个可以代表自己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用动物代表自己,或根本没有呈现自己,认为自己只是这个作品的旁观者、制造者或是认为如果作品中有自己的话,自己也只可能在某个屋子里面。在我们对网瘾患者的治疗中也发现,网瘾患者在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自我发展的认识是模糊、被动的,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学习)。4.3沙的使用箱庭中沙具有特殊的意义,挖沙是个体内省的表现,也是个体对于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能否用沙进行创造性活动,也是自身潜能能否充分发挥的体现。当个体自我认识处于迷茫、不确定状态时,也自然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在网瘾患者的箱庭作品中,未动沙的作品有14个,占56%;微动沙的作品有7个,占28%;大幅度动沙的有4个,占16%。可见大部分网瘾患者在制作箱庭作品时都不大动沙,虽然他们在解释自己的作品时有时会认为某个地方应该有山,某个地方应该有水,但仍然很少利用沙来实现,出现“有山未堆,有路未开,有河未挖”的情况。5研究反思由于箱庭疗法的原理是投射理论,对不同玩具所代表、象征的意义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很难做到详尽的量化,对其评价也难免受到主试主观上的一些影响,故对箱庭作品分析的定量、定性研究均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此外,网瘾患者与非网瘾者制作的箱庭作品特征会有什么样的异同,也需要通过比较研究进行具体的论证,这样就应将被试年龄做好匹配,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6参考文献1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张日昇,陈顺森,寇延.大学生孤独人群箱庭作品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082—10853张日昇,寇延.幼儿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788—791
本文标题: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箱庭作品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194 .html